聊齋志異金陵乙文言文翻譯
文言文
狐醉臥槽邊;縛其 四肢,方將覓刃,狐已醒,哀曰:“勿見害,諸如所求?!彼灬屩?,輾轉(zhuǎn)已 化為人[3]。時巷中孫氏,其長婦患狐為祟,因問之。答云:“是即我也。”乙窺婦娣尤美[4],求狐攜往。狐難之。乙固求之。狐邀乙去,入一洞中,取 褐衣授之,曰:“此先兄所遺,著之當(dāng)可去?!奔确鴼w,家人皆不之見; 襲衣裳而出[5],始見之。大喜,與狐同詣孫氏家。
見墻上貼巨符,畫蜿蜒如龍[6],狐懼曰:“和尚大惡[7],我不往矣!” 遂去。乙逡巡近之,則真龍盤壁上,昂首欲飛。大懼亦出。蓋孫覓一異域僧, 為之厭勝[8],授符先歸,僧猶未至也。
次日,僧來,設(shè)壇作法[9]。鄰人共觀之,乙亦雜處其中。忽變色急奔, 狀如被捉:至門外,踣地化為狐[10],四體猶著人衣。將殺之。妻子叩請。 僧命牽去,日給飲食,數(shù)月尋斃。
翻譯
金陵某乙,賣酒為生,每次釀好酒后,都往酒缸里摻水,而且加進一些麻藥。即使是很能喝酒的人,喝不上幾杯,便爛醉如泥。由此,他的酒得到古時“中山”美酒的好名聲,他也以此致富,家資萬金。
有一天,某乙早晨起來,看見一只喝醉了的狐貍睡在酒槽邊。他用繩子把狐貍的四肢捆起來,剛要去找刀,狐貍醒了,哀求說:“不要殺害我,你有什么要求,我都可以滿足你?!蹦骋揖徒o它解開繩子。狐貍在地上打了個滾,馬上就變成了個人。
當(dāng)時,同一條街上姓孫家的大兒媳婦,被狐貍纏上了,某乙就問狐貍精這件事。狐貍精回答說:“那就是我。”某乙見過大媳婦的弟妹,認(rèn)為長得比大兒媳更美,便要求狐貍精攜帶他一同前往,狐貍精很為難。某乙固執(zhí)地要求,狐貍精只得請某乙跟它一起走。來到一個洞里,狐貍?cè)〕鲆患稚囊路o某乙,說:“這是我去世的哥哥留下來的,穿上它就可以去了。”某乙隨即穿上褐衣回家,家里人都看不見他。換上平常穿的衣服出來,家里人才看見他。某乙非常高興,和狐貍一起來到姓孫的家中。見孫家墻上貼著一張巨大的神符,畫面上畫著蜿蜒曲折的一條龍。狐貍一見害怕地說:“和尚太厲害,我不進去了?!闭f完匆匆逃走了。某乙試探著走到近前一看,卻是一條真龍盤踞在墻壁上,高昂著頭躍躍欲飛。某乙大驚失色,也嚇得趕緊跑了出來。原來孫家找來一位外地的和尚,為他們家作法驅(qū)妖。和尚先給了孫家一張畫符帶回,貼在墻上,和尚本人還沒有到。
第二天,和尚來到,設(shè)下神壇,作起法來。鄰居們都來觀看,某乙也夾雜在里面。忽然他臉色突變,急忙奔跑,那樣子就好像被人追趕捉拿。跑到門外,撲倒在地,立刻變成一只狐貍,四肢還穿著人的衣服。和尚要殺死它,某乙的妻子急忙叩頭哀求。和尚叫某乙的妻子牽了回去。妻子每日給些吃的喝的,過了幾個月,還是死了。
注釋
[1]投水而置毒:酒中摻水,并且放進有害人體的藥物。
[2]“中山”:指中山酒,又名千日酒,是一種酒力很大的陳釀。晉張華《博物志》十、干寶《搜神記》十九謂:狄希,中山人,能造千日酒,飲之 亦千日醉。州人劉玄石嘗求飲一杯,至家醉死;三年后狄希往探,令其家發(fā) 冢破棺,劉方醉醒,而發(fā)墓人為其酒氣所中,竟各醉臥三月。
[3]輾轉(zhuǎn):猶言“轉(zhuǎn)側(cè)間”,形容為時不久。
[4]婦娣:指長婦的弟妻。兄妻為姒,弟妻為娣,統(tǒng)稱娣姒,即俗言妯娌。
[5]襲:穿著。
[6]畫:筆畫。蜿蜒,本作蛇蜒,此從二十四卷抄本。
[7]大惡:太兇。很厲害。
[8]厭(yà壓)勝:古代迷信,陳設(shè)相克器物,并通過符咒以鎮(zhèn)壓邪魅, 叫厭勝。
[9]壇,祭壇。平地筑土以供祭祀的高臺。
[10]踣(bó薄)地:僵仆在地。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清代文學(xué)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 人。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yīng)童子試曾連續(xù)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后屢受挫折,一直郁郁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yīng)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了個歲貢生,四年后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dāng)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rèn)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