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宮曲》_王昌齡古詩
原文
翻譯
昨夜的春風(fēng)吹開了露井邊的桃花,未央宮前的明月高高地掛在天上。
平陽公主的歌女衛(wèi)子夫新近受到漢武帝的寵愛,因簾外春寒,她便受到錦袍的賜予。
注釋
⑴春宮曲:一作“殿前曲”。
⑵露井:指沒有井亭覆蓋的井。
⑶未央:即未央宮,漢宮殿名,漢高祖劉邦所建。也指唐宮。
⑷平陽歌舞:指衛(wèi)子夫,她原是平陽公主家中的歌女,后被漢武帝召入宮中,大得寵幸,以至廢去原來的皇后陳阿嬌,立她為皇后。
⑸新承:一作“承新”,受到寵幸。
賞析
《春宮曲》借漢武帝寵愛平陽公主家的歌女衛(wèi)子夫,她原是平陽公主家中的歌女,后被漢武帝召入宮中,大得寵幸,以至廢去原來的皇后陳阿嬌,立她為皇后,揭露了封建帝王喜新厭舊的荒淫腐朽生活。詩寫春宮之怨,卻無怨語怨字,明寫新人受寵的情狀,暗抒舊人失寵之怨恨。作者著力于背面敷粉,以側(cè)面打光的手法,使其明暗清晰,言近意遠(yuǎn)。
“昨夜風(fēng)開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輪高。”兩句中,昨夜風(fēng)開露井桃”點明時令,切題中“春”字;露井旁邊的桃樹,在春風(fēng)的吹拂下,綻開了花朵。“未央前殿月輪高”點明地點,切題中“宮”字。未央宮的前殿,月輪高照,銀光鋪灑。字面上看來,兩句詩只是淡淡地描繪了一幅春意融融、安詳和穆的自然景象,觸物起興,暗喻歌女承寵,有如桃花沾沐雨露之恩而開放,是興而兼比的寫法。月亮,對于人們來說,本無遠(yuǎn)近、高低之分,這里偏說“未央前殿月輪高”,因為那里是新人受寵的地方,是這個失寵者心向往之而不得近的所在,所以她只覺得月是彼處高,盡管無理,但卻有情。
“平陽歌舞新承寵,簾外春寒賜錦袍。”兩句寫新人的由來和她受寵的具體情狀。衛(wèi)子夫原為平陽公主的歌女,因妙麗善舞,被漢武帝看中,召入宮中,大得寵幸。“新承寵”一句,即就此而發(fā)。為了具體說明新人的受寵,第四句選取了一個典型的細(xì)節(jié)。露井桃開,可知已是春暖時節(jié),但寵意正濃的皇帝猶恐簾外春寒,所以特賜錦袍,見出其過分的關(guān)心。通過這一細(xì)節(jié)描寫,新人受寵之深,顯而易見。另外,由“新承寵”三字,人們自然會聯(lián)想起那個剛剛失寵的舊人,此時此刻,她可能正站在月光如水的幽宮檐下,遙望未央殿,耳聽新人的歌舞嬉戲之聲而黯然神傷,其孤寂、愁慘、怨悱之情狀。
詩文中的寫作特點就是詠的都是漢宮舊事,實際上是以漢喻唐,借古諷今。詩以“昨夜”總領(lǐng)全篇,一、二兩句切題,點名時令和地點;后兩句對新寵者進(jìn)行直接描述,明寫新人受寵的情狀,暗抒舊人失寵之怨恨。這首詩通篇寫春宮之怨,卻無一怨語怨字。作者著力于背面敷粉,以側(cè)面打光的手法,使其明暗清晰。全詩虛此實彼,言近意遠(yuǎn):似乎無怨,怨至深;似乎無恨,恨至長。實乃弦外有音的手法,所謂“令人測之無端,玩之不盡”,這正體現(xiàn)了王昌齡七絕的特點。
《春宮曲》全詩寫春宮之怨,卻無怨語怨字。作者著力于背面敷粉,以側(cè)面打光的手法,使其明暗清晰。詩明寫新人受寵的情狀,暗抒舊人失寵之怨恨。虛此實彼,言近意遠(yuǎn):似乎無怨,怨至深;似乎無恨,恨至長。實弦外有音的手法。
作者簡介
王昌齡,唐代詩人。字少伯,唐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公元727年(開元十五年)進(jìn)士及第,授秘書省校書郎。公元734年(開元二十二年)中博學(xué)宏詞,授汜水(今河南滎陽縣境)尉,再遷江寧丞,故世稱王江寧。曾獲罪被謫嶺南三年。北歸后又謫遷潭陽郡龍標(biāo)(今湖南黔陽)尉。安史亂后還鄉(xiāng),經(jīng)亳州,被刺史閭丘曉所殺。名重一時,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擅長七絕,被后世稱為“七絕圣手”。存詩170余首,多描繪邊塞風(fēng)光,激勵士氣,氣勢雄渾,格調(diào)高昂,手法細(xì)膩。有《王昌齡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