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化的傳統基石-熱讀
不講公德(私德都還比較講),不講秩序(到現在還沒有排隊的概念),不尊重法律,這都是中國傳統的致命傷。
對文化經典不能用噴香水的態度,而要讓經典慢慢散發出來,這必然很慢。
所有的書,只要孩子愿意去讀,都不是閑書。即便閑也只不過閑在這一刻,它將來有沒有用,誰都不敢說。讀書不是一種負擔,而應該像鹽溶化在水里一樣,浸潤到我們整個生命當中。而什么是鹽?閑書才是鹽。
漢字簡化,只有“愛”這一個字讓我心里覺得實在過不去,它被簡化掉的恰恰是那顆心。沒有心的愛也許就變成了一種記憶、一種手段、一種算計,甚至一種交換,這是最可怕的東西。
這個地球上,找不到一種絕對的公平和公正。考試制度就是一種無奈的制度,是一種努力保持公正的制度。應試能力不是一個什么很高級的能力,適應應試教育的能力,實際上就是個人素質的一部分,而且是所有個人素質里比較低或者比較基礎的一部分。
有時去參加婚禮,對于我個人的審美觀來講,是一場受罪。從歷史典籍的記載看,周朝的婚禮是非常棒的。它有各種各樣的禮節,比如觀禮、祭酒、結彩、結發等。現場也有主持儀式的人,分為司儀、執事等好幾個。周制婚禮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舉樂。不像我們今天這樣,一會兒奏一個《喜洋洋》,一會兒奏一個《步步高》,一會兒演一個《婚禮進行曲》,反正都很熱鬧。周制婚禮反對一種無味的喧鬧,提倡的是比較肅穆、莊重和神圣的氛圍,反映的是夫婦結發之恩,即夫婦結為一體的非常神圣的感覺。
愛情、婚姻到后來就是一種親情關系。很簡單,你與父母之間的愛是不會改變的,家人是一種注定的責任。親情是愛情的進化,并且親情比愛情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