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個愛國經典的小故事范文(精選五篇)
8個愛國經典的小故事精選范文對于8個愛國經典的小故事,你會寫嗎。來看看吧。故事是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于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8個愛國經典的小故事范文(精選五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第1篇: 8個愛國經典的小故事
飛機是20世紀初由美國萊特兄弟最早研制成功的。他們沒想到,只過了幾年時間,中國人就自己研制出了飛機。這個有志氣的中國人叫馮如。馮如是廣東的一個農民家庭的兒子。12歲那年,他要出國謀生,父母舍不得他走,他說:“大丈夫四海為家,一輩子守在家里,不是我的志愿!”
他來到美國,刻苦學習機械、電學等各種知識和技術。1904年,他聽到祖國的東北被日俄侵略,中國人被任意屠殺的時候,氣憤極了。當時美國萊特兄弟剛發明了飛機,馮如就想,如果中國有了飛機,守住邊疆海口,外國就不敢欺負了。他對朋友們說:“我決定自己研制飛機,然后駕機回去,報效祖國。如果不成功,我情愿去死。”于是他四處搜尋資料,鉆研學習,又用籌集到的很少一點資金,開始研制。父母親想他,希望他回國探親,他表示:“飛機不成,誓不返國。”
1909年,馮如成功地制出了飛機。他駕駛著自己的飛機在美國奧克蘭上空飛行,航程超過了萊特兄弟的首次記錄。美國報紙刊登文章說:“中國人的航空技術超過西方”。馮如后來回國籌辦航空事業,在一次飛行表演時不幸失事犧牲,年僅29歲。他為振興中華做出了令人難忘的貢獻!
第2篇: 8個愛國經典的小故事
1465年4月,多鐸統領十幾萬清兵,把揚州城圍了個水泄不通。明朝抗清統帥史可法組織軍民奮起抗擊。多鐸給史可法發出5封勸降信,史可法只字不看,全部投進火里燒掉了。
由于力量對比懸殊,揚州城被攻破,史可法不幸被俘。多鐸再次勸降史可法:“你已為明朝盡了忠義,該接受我大清的重任,為我們收撫江南一帶了吧!”史可法怒不可遏地答道:“我是大明重臣,豈肯茍且偷生,做萬世罪人?我頭可斷,身不可屈!”多鐸又施奸計:“史先生不必太固執,只要你幫我的忙,馬上可以給您高官厚祿。”史可法斬釘截鐵地說道:“我史可法決不投降!”多鐸惡狠狠地說:“史先生既然一定要做個忠臣,那就只好成全你的名節了!”遂將史可法殺害。史可法以身殉國,當時年僅43歲。
第3篇: 8個愛國經典的小故事
辛棄疾是南宋時期著名的愛國將領,同時更令他名垂青史的,則是他所寫的豪放詞。靖康之難后,中原大部分被金人所占領。辛棄疾的祖父為族人所累,未能隨宋室南下,出仕于金。辛棄疾因為父親早亡,幼年就隨祖父辛贊讀書。但辛贊”身在曹營心在漢”,無時不刻不忘祖國,每逢閑暇之余,就帶著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這便使辛棄疾以后產生了濃烈的愛國思想。
后來,南宋被金國入侵,這期間北方爆發了大規模的抗金起義。辛棄疾也在濟南地區聚集了幾千人的隊伍準備抗金。南宋朝廷對辛棄疾的義軍贊賞有加,授予辛棄疾承務郎。但是不幸的時,當辛棄疾南下時,義軍中的叛徒勾結金國,義軍被迫解散。辛棄疾得知后火冒三丈,帶領幾十名騎兵,長驅數百里,直闖叛徒老窩,將其生擒。當時的辛棄疾年僅二十三歲,從此名聲大震。“壯聲英慨,儒士為之興起,圣天子一見三嘆息。”辛棄疾贏得了當時人們的廣泛贊譽,南宋朝廷也對他進行了提拔。
第4篇: 8個愛國經典的小故事
1935年,他留學美國。1949年中秋節,新中國成立的喜訊傳到大洋彼岸,他夫婦倆和十幾位中國留學生一邊賞月,一邊傾訴衷腸,萌發早日回國報效祖國的念頭。但不久,他被懷疑為美國共產黨員,限制離境。當時美國的一位軍官就說:他一個人可以抵上五個師,要么扣留他,要么槍斃他,但絕不能放走他。后來經過幾番討價還價,排除千難險阻,冒著生命危險終于1955年返回祖國。此后,為祖國國防科學貢獻余生,在他的主持研究下,中國導彈后來居上,大出風頭。1962年擊落充滿神秘色彩的美國u-2高空偵察機,國威大振。如今,國產戰略導彈、戰術導彈捍衛著祖國的安全,同時中國成為世界三大航天大國之一。他,就是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1931年,有一位有才華的年輕人他以語文,歷史雙百分考入清華大學歷史系。但是正在這時,九一八事變暴發,于是他下決心棄文叢理,轉學物理,將來要為中國造飛機大炮。從未學過理科的他通過勤奮獲得獎學金留學美國。1946年5月,他放棄美國的優厚待遇,以探親為名只身返國,應聘為清華大學機械系教授,兼北京大學、燕京大學教授。后又創辦上海大學,為我國的科學事業、教育事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他就是著名的力學之父錢偉長。
在1936年,還有一個年輕人從清華大學畢業后,赴法國留學。10年后,他同樣放棄國外優厚待遇,回到貧窮落后的祖國。新中國成立后,他主持并制成了共和國第一個核裝置――原子能反應堆,為我國的原子彈事業立下了不朽功勛。他說過,沒有一個獨立富強的國家,就沒有個人的一切。他就是我國原子彈之父錢三強。
他們不僅是我國科學領域的巨人,更是我國愛國主義的光輝典范。錢偉長與錢學森、錢三強一起被周恩來總理譽為我國科壇的“三錢”。
今天,當國產運載火箭飛向太空,當其他大國的槍炮不敢再隨意對準我們時,我們為當年祖國擁有他們而深感幸運和自豪。“三錢”的事跡感染著我們的每個人,最讓我們敬佩的時,當時要么國難當頭、要么貧窮落后,而他們學習生活的國外待遇豐厚,條件優越,可是當祖國需要他們的時候或者祖國還沒有召喚的時候,他們的心早已與祖國連在一起,學成回國,報效祖國,正如錢偉長先生所說:祖國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不能貪圖享受,義無反顧的選擇回國為我國的科技作出貢獻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第5篇: 8個愛國經典的小故事
我們的國家在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受到外國侵略者的欺負,打敗仗,簽定不平等條約,割讓土地,賠款,受盡了屈辱。愛國的人們都為國土的喪失和人民的苦難而憂心忡忡。有個清朝愛國官員叫黃遵憲,寫了一首詩,就表達了這種心情:“寸寸山河寸寸金,分裂力誰任?杜鵑再拜憂天淚,精衛無窮填海心!”
在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中,中國軍隊一敗再敗,中國的土地被日軍占領。時刻關心祖國命運的黃遵憲,接連寫了《悲平壤》、《東溝行》、《哀旅順》、《哭威海》、《馬關記事》、《臺灣行》等許多詩,記述了戰爭的過程,歌頌了為國陣亡的英雄,斥責了賣國投降行為。在《臺灣行》中,他寫道:“城頭逢逢擂大鼓,蒼天蒼天淚如雨,倭人竟割臺灣去!”
在他的心目中,祖國的每寸土地都像金子一樣寶貴;每失去一塊土地,就像割去了自己身上的肉。他在和祖國共同受難,然而他沒有喪失信心。他又寫道:“四千余歲古國古,是我完全土;二十世紀誰為主?是我神明胄!”
黃遵憲有這樣濃厚的愛國情緒,他在外交和改革事業中,才能不畏強敵,發憤圖強,為祖國的強盛做出了許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