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有一副對聯,下聯一字不差照抄上聯,流
中國人對于對聯,絕對不陌生,雖然說在日常生活中已經見得稍微少了一些,不過臨近春節,家家戶戶開始張貼對聯,而且因為時間的特殊性,還給了它一個特殊的名字,“春聯”。對聯可以說是傳統文化中的瑰寶,讓無數中國人自豪。
說起對聯,其實其中蘊含著很多的學問,比如需要講究語言的對稱性,同時還要對于音律、平仄等有特殊的要求,在講究一定的形式美的同時,我們還要讓對聯能夠具有特定的意義,因為只有這樣,語言文字才會有存在的價值。
一、明朝最偷懶的對聯
徐渭被稱為是明朝三大才子,他在文學方面的造詣自然不同凡響,對對聯在徐渭這樣的能力,自然也是不在話下。不過,在徐渭晚年時,曾經寫過一幅對聯,上下聯都是“好讀書不好讀書”,上聯下聯一字不差,當時很多人說,徐渭是不是老糊涂了。
對聯有一個基本的形式,就是上下同一個位置,不應該有相同的字,這幅對聯居然七個字一模一樣,讓人摸不著頭腦,甚至他的家人都覺得,這是徐渭一時疏忽造成的,可能寫完了上聯還沒有寫出下聯來,冥思苦想之下不自覺地有抄寫了一遍上聯而已。
不過后來這幅對聯被傳到社會上,很多有學問的人在愣一下之后,細細揣摩,拍案叫絕,這絕對是對聯中的絕品,不僅對仗工整,而且予以深刻。原來,這幅對聯利用了漢字中的多音字特點,好(hǎo)讀書不好(hào)讀書,好(hào)讀書不好(hǎo)讀書,這樣一來,整個對聯就十分明確了。
我們可以這樣解釋,在可以讀書的時候,卻沒有好好地讀書,浪費時間。等到后來年紀大了,知道了讀書的好處,可是這個時候記憶力減退,身體條件已經沒有辦法讓自己好好讀書了,這個時候后悔不已。
原來這是一幅勸人好好讀書的對聯。這樣看來,這幅對聯不僅在形式上異于常人,讓人很容易懵懂,但是其實乃是絕對,利用了多音字的功能成就了一個對聯版的《勸學》,這就體現出了徐渭深厚的文學功底。
二、徐渭坎坷的一生
無論從哪一個方面去評價徐渭,徐渭都是明朝時期響當當的人物,他是明朝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戲曲家、書畫家、軍事家。他的出生地,就是現在的浙江省紹興市,曾經用青藤老人、青藤居士、天池山人、田丹水等來作為自己的號。
在早年的時候,徐渭一直跟隨著胡宗憲,作為胡宗憲的幕僚為其出謀劃策,幫助胡宗憲做出了很多大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擒拿徐海和誘捕汪直。
可是在后來,由于胡宗憲也被捕入獄,徐渭當時覺得前途渺茫,因而精神崩潰,想要用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生命,不過自殺九次都沒有成功。又在牢獄當中被關了整整7年,得到好朋友的救助才得以赦免。從此走遍大江南北,對人生發出各種感慨。
縱觀徐渭的一生,其實并不如意,不過他在各個藝術領域的成就,卻非同小可,無論是詩文書畫,還是戲曲方面,都能夠獨樹一幟,因而和解縉、楊慎被統稱為明代三才子。他是潑墨大寫意畫派的創始人,在書法方面,其行草尤為出眾。
這樣的一個文學大家,對于對聯自然也是得心應手,因此這幅看起來有些懶的對聯,其實蘊含了很多的寓意在里面,尤其是形式美上面,更是別出心裁。
徐渭的才能,不僅僅體現在文學藝術上面,其實,徐渭還是一個軍事天才。當年,胡宗憲為了抗擊倭寇,因此四處招募人才,徐渭就是在這個時候,幫助胡宗憲想出了很多妙招,在消滅倭寇方面立下了赫赫戰功。
而在他晚年的時候,開始對李如松進行培養,李如松終于成為一代名將,建立起了屬于自己的不朽功績。如今來到紹興,還能看到徐渭紀念室,陳列著一些關于徐渭的生平介紹,詩詞作品等,而門口還掛著的對聯:一腔肝膽憂天下,滿腹經緯傳古今,更是很好地概括了徐渭的生平。
歷史上的徐渭,是不是真的創造過這樣衣服對聯,已經無從考究,不過人們愿意將這種傳奇的故事,將其安放到徐渭的身上,說明后人對于徐渭才氣的認可和尊重。能夠得到這樣的認可,相信應該可以讓徐渭感到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