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第三單元 《綜合性學習:漢字真有趣》
五下第三單元《綜合性學習:漢字真有趣》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了解什么是諧音及諧音在生活中的應用。
2.了解諧音的特點,體會漢字文化的豐富有趣,初步培養學生對祖國文字的熱愛之情。
3.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究精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認識漢字的諧音現象,發現漢字的諧音用法。
教學難點
體會漢字文化的豐富有趣,初步培養學生對祖國文字的熱愛之情。
課前準備
1.搜集有關諧音現象的資料。
2.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實物導入,激發興趣
1.從奧運福娃導入,認識諧音。什么是諧音?
2.師:利用漢字同音字或近音字,代替本字,產生的有趣現象,叫做諧音。
3.師(板書課題):有趣的諧音(生齊讀)
二、闖關游戲,趣識諧音
1.第一關:智開諧音門
①激趣導入。
師:中央電視臺《幸運52》邀請我們去參加諧音知識闖關游戲,你們有信心接受挑戰嗎?
②師:今天我們到的第一關是一座百年老宅。門上有兩幅年畫,年畫中畫有光身的小胖娃娃,雙手抱著一條大魚,窗戶上雕刻著蝙蝠、瓶子等。這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福到、年年有余、五福臨門、平平安安。
師:在民間,由于以福為吉,在大門上貼“?!弊?,有時故意將“?!弊值惯^來貼,取“福到了”的口彩。這里的“到”與“倒”諧音。民間年畫中魚是最流行的題材,以“魚”諧“余”(表示富余),表達的意思就是:希望每年的日子都能過得很富余、富足。像“福到、年年有余”是我國傳統民俗文化中的諧音“口彩”,“口彩”也就是吉祥話,目的圖吉利、討彩頭。漢語的諧音正是巧妙地應用了這些讀音相同而字形、字義不同的漢字,表達了耐人尋味的意思。它是極富民俗特色的語言形式,是民俗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
2.第二關:閑住諧音館
(1)師:第二關可不簡單了,這是一些歇后語(在課本P45頁),請同學們先自由讀一讀,看看從中發現了什么?。
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梁山伯軍師——吳(無)用
孔夫子搬家──凈是輸(書)
四月的冰河──開動(凍)了
咸菜燒豆腐——有言(鹽)在先
隔著門縫吹喇叭──名(鳴)聲在外
(2)情境填空,再分男、女讀,齊讀。
(3)師(小結):歇后語是我國人民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短小、風趣、形象,十分自然貼切。諧音歇后語就是用同音字來代替原來的字,從而更進一步體現它的意義。它們的特點是借助同音或音近的聯系,產生俏皮風趣的表達效果。
3.第三關:妙探諧音院
(1)師:接下來我們來到了第三關諧音書院。看,書院大門上有什么?
生:對聯。
上聯:二三四五,下聯:六七八九。
師:給它補上橫批,并說說哪里有諧音,表達了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師:請展示一幅課前搜集的諧音對聯,考考大家,并說說哪里有諧音。
師(小結):諧音對聯就是利用語言文字同音、同義的關系,使一句話涉及到兩件事情或兩種內容,一語雙關地表達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看了這些對聯,我們對漢字諧音的了解就更深入了。中華漢字源遠流長,擁有豐富的內涵。
4.第四關:趣游諧音閣。
(1)師:不僅僅是對聯,在古詩中也經??梢砸姷街C音的妙用。全班先自由讀一遍,小組合作找一找諧音字,再有感情地朗讀一遍。
竹枝詞
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
(2)師:默讀下面這首詩,找找哪個地方有諧音?表達什么意思?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3)師(小結):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有的語言含蓄委婉,古詩中運用諧音,寄寓感情,更具有深遠的意義。
5.第五關:喜逛諧音街
(1)師:接下來我們到諧音街聽聽笑話吧!請看書本上的笑話“琵琶與枇杷”。先自己看書讀一讀,小組練習講一講,然后再請一個同學來講。說說這個故事有趣在哪里?
(2)師:我們再來看看一個更有趣的笑話“耳朵在此”。小組先試講,也可以排成小品。評一評,說說這個故事有趣在哪里?
(3)師:講一個課前搜集到的諧音笑話。(略)
(4)師(小結):你看,平時我們要說好普通話,這樣才能避免不必要的誤會或鬧出笑話。
6.第六關:樂走諧音村
師:今天,我們要闖的最后一關是“諧音村”。瞧,村長蘇籍來迎接我們,你們知道他的姓名的真實含義嗎?
生:“蘇籍”和“書籍”是諧音。
(2)師:這個村的人都利用漢字諧音的手法來給孩子取名。你看:周嘉樂、彭友豪、許悅。分別是什么字的諧音?
(3)師:介紹自己身邊有諧音人名的人。
(4)師(小結):諧音不僅出現在歇后語、笑話里,還出現在對聯、古詩、口彩中,甚至連取名也會運用到諧音。下面我們來讀一讀兒歌。(生讀)
(5)宣布優勝隊,頒發獎品。
三、巧用諧音,創作交流
小組合作交流,巧用諧音創作吉祥話,祝福親人、朋友或老師。
四、體驗作業,課外延伸
1.課后繼續查找體現漢字諧音特點的資料和同學交流。
2.搜集有關漢字起源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