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聯”是啥?創作上有哪些要求?
挽聯是悼挽逝者的對聯,創作于喪事期間,用于喪事活動,好的挽聯流傳下來,可以作為經典作品,也能作一般對聯使用。
挽聯分為兩大類:一是喪事主家制作的挽聯;二是主家以外人員制作的挽聯。主家為逝者制作挽聯,是必須的,喪事活動不可或缺。一般來說,主家挽聯有主輔兩幅,靈堂大門挽聯為主聯,必須有;靈堂內靈位祭案后墻挽聯為輔聯,應當有。孝子孝孫可以制作挽聯,吊喪人員可以制作挽聯,沒參與或不參與喪事的第三人也可以為逝者制作挽聯。挽聯一般在靈堂懸掛,也可以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上發表。
(一)挽聯的創作要求
挽聯有文化氣息和文學色彩,所以,挽聯本身應該是作品,制作挽聯是一種創作活動。挽聯得佳句,也會后世流傳。挽聯創作有以下要求:
(1)針對性。挽聯制作有很強的針對性,要切合逝者的身份、地位、品格、情操、業績等生平情況,甚至作者此時此地的思想感情也要切合特定的氛圍和場合。所以,挽聯個性化特征較強,都是針對特定個人的,一般不通用。
(2)溢美性。挽聯以褒揚溢美為主調,即弘揚正能量,有些善意的諷喻是可以的,但忌對逝者進行批評和貶責。
(3)格式格律。挽聯應當講究對仗和平仄。現在到處都是大學生,有個高中畢業的語文功底,大體上都知道對仗和平仄。對仗與平仄差不多就行,不必拘泥,意義好就行。
(4)橫批。挽聯在使用上可以有橫批,但一般不作橫批,可以用通用橫批。
(5)款。挽聯有款,即挽聯的制作人應當署名。
(二)主家挽聯制作
1、主聯(外聯)
外是用在靈堂大門兩邊的,必須有。撰寫主聯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字數不要太多,單聯十個字上下,一般不超過二十字,相對來說,主聯字越多,內容越是具體,這樣意境不夠開闊;再者,字太多相對要寫得小一些,也顯得不夠厚重和氣派。
二是意境可以寬闊明快一些,不要太細,不要涉及逝者具體的經歷事件等,突出一方面或一點即可。
三是內容應當側重于對逝者進行總體性的相對溢美一些的述評和贊譽,要講好話。
四是以第三人稱的口吻撰寫,顯得客觀一些,主聯一般不要以孝子的口氣撰寫。
圖省事的,主聯可以用通用對聯,但在內容上應當有所選擇。
主聯一般用通用橫批,如永垂不朽、萬古長青等,也可以不用橫批,直接用“奠”“悼”等喪事字牌或祭悼字幕。
2、輔聯(內聯)
內聯一般是懸掛或張貼在靈堂后墻的對聯,即一般農村喪事祭案后面的墻面上用聯。
在內容上,內聯和外聯應當有所區別。外聯內容一般側重記述逝者的生平、德操、艱辛和貢獻,用以彰表逝者;內聯內容一般側重孝子人員對逝者的緬懷和追念。
外聯和內聯一般不用通用對聯,要結合逝者的人生經歷、事業奮斗、貢獻成就等情況書立特定意義對聯。外聯和內聯應當由主家制作,或主家提供材料提請有關人員制作或創作。
3、其他對聯
寬泛地講,喪事活動中,凡是有門或通道的場所都可以用聯,如伙房門兩邊、臨時搭建的飯食場所門兩邊、接待賓客的房門兩邊、使用幛幕的幕門兩邊等,甚至養殖牲畜的圈屋也可以用聯。上述對聯可以用通用對聯,但最好結合特定場所的功能撰寫特定意義的對聯。
(三)吊喪挽聯
喪事活動中,吊喪人可以制作挽聯,與逝者有關系的人可以制作挽聯,甚至于逝者不相干的人也可以制作挽聯。挽聯作的好的,都可以用。
一般來說,文人墨客之間,知識階層的人士之間,家庭有喪,相互用挽聯治喪奠喪,也是常見的事情。政界、商界、文藝界、學術界等有重大貢獻和重大影響力的公眾性人物,特定政府、機關單位、群眾團體、知名人士等,也可以制作挽聯治喪奠喪。
挽聯舉例:
(1)康熙挽鄭成功聯
四鎮多二心,兩島屯師,敢向東南爭半壁;
諸王五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2)郭沫若挽魯迅聯
孔子之前,無數孔子;孔子之后,一無孔子;
魯迅之前,一無魯迅;魯迅之后,無數魯迅。
(3)孫中山靈堂挽聯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