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一萬法郎的人性-生活錦囊
馬爾科泰爾公園是鳥類的天堂,但是,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里面的鳥兒開始死亡,一只接一只,毫無征兆。
它們沒有受到什么威脅,也沒發現任何毒藥,警察勘察了一個星期,始終沒有找到原因。或許只是猝死,但不斷的死亡,讓公園管理處非常擔心。
一個小男孩的出現讓事件有了轉機,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后,電視臺再次報道,一只美麗的卡波鳥猝死,然后男孩撥打了熱線電話,訴說自己對卡波的思念之情,因為在過去的一年里,他經常去公園,而且每次都要找到卡波,撫摸半天才回家。
鳥兒是不害怕生人的,甚至會主動跳到男孩身邊,所有公園的鳥兒都一樣。問題就出現在這里,專家分析,由于大批游客喜歡抓著鳥兒玩,傳遞一下自己對鳥兒的關愛,實際上這種行為日積月累,會導致鳥兒萎靡直至死亡。
人們恍然大悟,但故事卻并未結束。
馬爾科泰爾公園迅速制定了史上最嚴厲的規則,凡是私下碰觸公園的鳥類,將被處以嚴厲罰款,一萬法郎。這個數字讓所有游客不敢輕舉妄動。
果然,隨著時間的推移,公園的鳥類又恢復了生機,游客也不再輕易接觸身邊的鳥兒,哪怕它們主動跳到自己的肩膀上。電視臺對此還進行了專題報道,猝死已經成為鳥兒的歷史。
所以,在一年之后,公園作出了一個非常人性化的決定,既然游客已經養成了不隨便觸碰鳥兒的習慣,那么,何不廢除那條罰款很不合理的規定,畢竟這是著名的馬爾科泰爾公園,這里的一切都應該是自由的,順應自然的。
游客的素質是越來越高的,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誰也沒想到,當那條規定被廢除,當那些標語被撤掉,當導游不再反復強調不能隨便碰觸鳥兒,那些游客呢,他們竟然比以往更加瘋狂地去抓鳥兒,放在手心,合影留念,享受那種別樣的過程。而鳥兒,再次大批地死亡。
這到底是為什么,公園管理處無法理解,為什么良好的習慣已經形成,還會被撕碎,直至變得比制定規則前更嚴重?
這已經不再是一個道德或者法律問題,嚴格來說,這是一種心理問題,其實很多人并不想去摸一下,或碰一下那些鳥兒,但當這些人,尤其是附近的居民,他們得知不再罰款,便很想去試一下,因為試一次,就是一萬法郎,試一次,自己就賺了這么多,所以為什么不多試一下?
那條與人類素質發展極不協調的規定再次執行,并在許多地方增添了攝像頭,馬爾科泰爾公園才算慢慢恢復平靜。而且,這條懲罰措施再也沒有更改過。
一項懲罰措施,從一開始,如果它的目的便是針對懲罰本身,那么,這種懲罰便失去了其本身的意義,無論生活還是工作中,在作任何決定前,我們都必須思考這個決定背后的意義,因為它與人性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