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級綜合改錯題型的回顧與分析
改錯題題型反映了綜合型考試由客觀題型主導向主觀題型主導的必然轉換。眾所周知,選擇題的運氣成分約為25%,判斷題的運氣成分約占50%,而主觀題是沒有多少運氣成分的,除非考生考前正好復習了這個題或準備了這個作文。這種情況的概率不會超過考生人數的5%。改錯題是語言運用能力的集中表現,往往不會被押題人命中。該題型既考查詞匯、語法、語義,也考查學生的邏輯判斷能力。為了提高考生的判別效率,該題明示了每個錯誤出現的地方,這樣在十多個單詞中考生比較容易找出錯誤。近幾年的大學英語六級考試的改錯范圍包括:換一個正確或適當詞,增加一個適當詞,刪去一個多余詞。換詞時先劃掉句中的錯誤詞,再把正確詞填在句子后的留空處。加詞時考生在應添加處用符號表明,并將應添加的詞列于句子后的留空處。該句子如有多余詞要把它刪去,答題方式是先在原句中劃掉多余詞,再把刪字符寫在句子后的留空處。經過對近幾年的改錯題的研究和分析,筆者得出以下結論性看法。 一、有錯必究,眼疾手快 與其他類型考試不同,CET-6考試規定要求作答的那一句話肯定有一個錯誤,不像高考可能有錯也可能無 錯、可能改錯也可能沒錯可改,也不可能在一句話中讓考生改幾處錯誤。既然如此,考生就應帶著批評的態度審視每一個詞。如果考生發現所有詞全都合適,那么再去從邏輯判斷方面審視句子前后的關系,看一看前后句子應該是什么關系,如轉折、因果、讓步等,最后確定這些關系詞是否使用正確。牢記一點,考生在交卷前,留下任何一個空白,都可能留下遺憾。 二、語言結構錯誤占很大比例 任何語法精、語感好的考生在規定時間的二分之一的時間內會找出一大半錯誤,并且能快速修改。通常一半左右的錯誤是比較明顯的,其中最突出的結構問題有以下幾種: 1.單復數概念。這是最簡單、最基本的語法規則,但是由于它本身的特殊用法較多,加之考生的詞匯量、語義場的水平差異大,不可能人人都能完全答對。 例1:This dream...was to find a piece of place, and build a house for ones family... 此句中的a piece of place應改為a place,或者直接將place改為land。因為place在此為可數名詞,通常在land 前才加a piece of。 例2:Can we be so bold as to suggest that we may be able to colonize other planet within the not-too-distant future? 人類探索其他星體,不只一個、兩個,除了移民月球外,也許還有水星、木星等。故應將other 后的可數名詞變成復數形式,而the other后的可數名詞則不為復數形式。 2.主謂一致。主謂一致也是初、中級英語的基本知識范疇。然而由于英語中的集體名詞、不定代詞、指示代詞、主謂倒裝等特殊變量的存在,給語言學習者帶來許多不好把握的地方。 例1:...but behind it lies two myths... 該句是一個例裝句。謂語動詞的形式與myths看齊,而非與介賓it一致。故應把lies改為lie。 例2:...perhaps one in every seven deaths in Europes crowded cities were caused by the disease. 該句的主語是one,而非crowded cities,故謂語動詞應改為was。此句的難點在于介詞短語又多又長,容易干擾答題者的語法觀念。 3.時態的前后一致。時態的前后一致,應屬于初級英語學習者掌握的語法概念。然而有些段落時空交叉頻繁和復合句中的分句特殊規則,也可能表示真理性的過去等,這些會給時態觀念薄弱的考生造成障礙。 例1:These small households were portraits of independence:the entire family,mother,father,children,even grandparents-live in a small house and working together to support each other. 此句總體上講述的是這些小家庭是獨立的掠影。而后半句解釋到這些小家庭里的成員生活在一起,工作在一起的情景,應該用一般現在時,故將working 改為work,和live保持一致。 4.介詞的靈活搭配和固定搭配。小小介詞變化無窮。它的使用沒有百分之百的規則,只有具備語篇中的靈活性,而這種靈活性又具有相當的固定性和規范性。 例1:This is new is the scale. 此句中有兩個is,說明其中一個是誤用。根據文章上下文意思它們在規模大小方面的不同之處倒是人們應該研究的新動向,我們可以把第二個is改成in。 例2:Then,about ten thousand years ago, when this immensely long formative period of hunting for food, they became farmers. when表示當時,after表示之后。本句中ten thousand years ago 指距今一萬多年前,是在長期的原始狩獵時期之后,故應把when改為介詞after。 三、語義前后不順,缺乏邏輯性 有些考題乍一看沒有任何問題,這時考生就不妨拋開語法問題,重點審查該句與上一句或下一句的邏輯關系。 1.用詞不當。這種錯誤使語言含糊不清,讓讀者如墜云霧中。 例1:Anyone understood the life and death importance of family cooperation and hard work. 此句中的anyone不太符合上下文語義場的要求,在肯定某一事實時,用everyone取代anyone。 例2:...a few generations late, sends them flooding out again to the suburbs. 該句中的late不符合上下文意思,因為late僅表示遲到而沒有以后的意思,要想表達幾代之后就應該用a few generations later。later有以后,最近的意思。 2.語義邏輯合理、前后意義連貫。有各別考題是考查學生的邏輯推斷能力。人們說話或寫文章一般應思路明確、順暢,不能前后矛盾、顛三例四。 例1:Under this pressure their whole way of life, even if their bodies, became radically changed. 該句中的if是誤用,even if 后邊只有their bodies是半句話,即使他們的身體只有把if刪除,even their bodies就連他們的身體這樣才可以與前邊的短語構成復合主語表示他們的生活方式和身體狀態都得以發生巨變。 例2:When U.S. soldiers came home after the World War II, for example, they dreamed of buying houses and starting families. But there was a tremendous boom in home building. 此句前后應該是遞進關系,但是原文卻用了but,使整個復合句成了轉折關系,也使讀者無法理解其意。故應該把But改成And。 改錯是一項全面復雜的語言應用過程,這種校正能力需要考生具有扎實的語言基礎知識、全面的語?看語言結構,二看篇章關系。
改錯題題型反映了綜合型考試由客觀題型主導向主觀題型主導的必然轉換。眾所周知,選擇題的運氣成分約為25%,判斷題的運氣成分約占50%,而主觀題是沒有多少運氣成分的,除非考生考前正好復習了這個題或準備了這個作文。這種情況的概率不會超過考生人數的5%。改錯題是語言運用能力的集中表現,往往不會被押題人命中。該題型既考查詞匯、語法、語義,也考查學生的邏輯判斷能力。為了提高考生的判別效率,該題明示了每個錯誤出現的地方,這樣在十多個單詞中考生比較容易找出錯誤。近幾年的大學英語六級考試的改錯范圍包括:換一個正確或適當詞,增加一個適當詞,刪去一個多余詞。換詞時先劃掉句中的錯誤詞,再把正確詞填在句子后的留空處。加詞時考生在應添加處用符號表明,并將應添加的詞列于句子后的留空處。該句子如有多余詞要把它刪去,答題方式是先在原句中劃掉多余詞,再把刪字符寫在句子后的留空處。經過對近幾年的改錯題的研究和分析,筆者得出以下結論性看法。 一、有錯必究,眼疾手快 與其他類型考試不同,CET-6考試規定要求作答的那一句話肯定有一個錯誤,不像高考可能有錯也可能無 錯、可能改錯也可能沒錯可改,也不可能在一句話中讓考生改幾處錯誤。既然如此,考生就應帶著批評的態度審視每一個詞。如果考生發現所有詞全都合適,那么再去從邏輯判斷方面審視句子前后的關系,看一看前后句子應該是什么關系,如轉折、因果、讓步等,最后確定這些關系詞是否使用正確。牢記一點,考生在交卷前,留下任何一個空白,都可能留下遺憾。 二、語言結構錯誤占很大比例 任何語法精、語感好的考生在規定時間的二分之一的時間內會找出一大半錯誤,并且能快速修改。通常一半左右的錯誤是比較明顯的,其中最突出的結構問題有以下幾種: 1.單復數概念。這是最簡單、最基本的語法規則,但是由于它本身的特殊用法較多,加之考生的詞匯量、語義場的水平差異大,不可能人人都能完全答對。 例1:This dream...was to find a piece of place, and build a house for ones family... 此句中的a piece of place應改為a place,或者直接將place改為land。因為place在此為可數名詞,通常在land 前才加a piece of。 例2:Can we be so bold as to suggest that we may be able to colonize other planet within the not-too-distant future? 人類探索其他星體,不只一個、兩個,除了移民月球外,也許還有水星、木星等。故應將other 后的可數名詞變成復數形式,而the other后的可數名詞則不為復數形式。 2.主謂一致。主謂一致也是初、中級英語的基本知識范疇。然而由于英語中的集體名詞、不定代詞、指示代詞、主謂倒裝等特殊變量的存在,給語言學習者帶來許多不好把握的地方。 例1:...but behind it lies two myths... 該句是一個例裝句。謂語動詞的形式與myths看齊,而非與介賓it一致。故應把lies改為lie。 例2:...perhaps one in every seven deaths in Europes crowded cities were caused by the disease. 該句的主語是one,而非crowded cities,故謂語動詞應改為was。此句的難點在于介詞短語又多又長,容易干擾答題者的語法觀念。 3.時態的前后一致。時態的前后一致,應屬于初級英語學習者掌握的語法概念。然而有些段落時空交叉頻繁和復合句中的分句特殊規則,也可能表示真理性的過去等,這些會給時態觀念薄弱的考生造成障礙。 例1:These small households were portraits of independence:the entire family,mother,father,children,even grandparents-live in a small house and working together to support each other. 此句總體上講述的是這些小家庭是獨立的掠影。而后半句解釋到這些小家庭里的成員生活在一起,工作在一起的情景,應該用一般現在時,故將working 改為work,和live保持一致。 4.介詞的靈活搭配和固定搭配。小小介詞變化無窮。它的使用沒有百分之百的規則,只有具備語篇中的靈活性,而這種靈活性又具有相當的固定性和規范性。 例1:This is new is the scale. 此句中有兩個is,說明其中一個是誤用。根據文章上下文意思它們在規模大小方面的不同之處倒是人們應該研究的新動向,我們可以把第二個is改成in。 例2:Then,about ten thousand years ago, when this immensely long formative period of hunting for food, they became farmers. when表示當時,after表示之后。本句中ten thousand years ago 指距今一萬多年前,是在長期的原始狩獵時期之后,故應把when改為介詞after。 三、語義前后不順,缺乏邏輯性 有些考題乍一看沒有任何問題,這時考生就不妨拋開語法問題,重點審查該句與上一句或下一句的邏輯關系。 1.用詞不當。這種錯誤使語言含糊不清,讓讀者如墜云霧中。 例1:Anyone understood the life and death importance of family cooperation and hard work. 此句中的anyone不太符合上下文語義場的要求,在肯定某一事實時,用everyone取代anyone。 例2:...a few generations late, sends them flooding out again to the suburbs. 該句中的late不符合上下文意思,因為late僅表示遲到而沒有以后的意思,要想表達幾代之后就應該用a few generations later。later有以后,最近的意思。 2.語義邏輯合理、前后意義連貫。有各別考題是考查學生的邏輯推斷能力。人們說話或寫文章一般應思路明確、順暢,不能前后矛盾、顛三例四。 例1:Under this pressure their whole way of life, even if their bodies, became radically changed. 該句中的if是誤用,even if 后邊只有their bodies是半句話,即使他們的身體只有把if刪除,even their bodies就連他們的身體這樣才可以與前邊的短語構成復合主語表示他們的生活方式和身體狀態都得以發生巨變。 例2:When U.S. soldiers came home after the World War II, for example, they dreamed of buying houses and starting families. But there was a tremendous boom in home building. 此句前后應該是遞進關系,但是原文卻用了but,使整個復合句成了轉折關系,也使讀者無法理解其意。故應該把But改成And。 改錯是一項全面復雜的語言應用過程,這種校正能力需要考生具有扎實的語言基礎知識、全面的語?看語言結構,二看篇章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