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
【出處】唐·李白《蘇臺覽古》。
【意思翻譯】蘇臺荒蕪園林的楊柳逢春更新,采菱女清亮的歌喉唱不盡榮春。
【全詩】
《蘇臺覽古》
.[唐].李白.
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
【賞析】
唐代憑吊懷古一類的詩,大多以古今盛衰興亡來構思立意,作者覽古傷今,感慨諷詠,或由古及今(如李白另一首《越中覽古》),或“由今溯古”,都能有所諷諭,不只是發思古之幽情而已。這里,以《蘇臺覽古》為例,專說由今溯古的表現技巧。
“蘇臺”,即姑蘇臺,在今蘇州市西南。春秋時,吳王夫差曾攜美女西施游樂于此,樓臺園苑,宴飲歌舞曾極一時之盛。在一個明媚的春日,李白來到蘇臺,呈現在眼前的是一片荒蕪、人事全非的景象,歷史的長河早已把昔日的繁華化為煙云,但在這巨大的變遷中,也仍然有不變常新的,那就是自然界的生生不息。蘇臺的楊柳依舊吐出了嫩黃的新絲,與斷垣廢址構成了鮮明的對比,突出了吳宮美女早已香消玉殞、蕩然無存。此刻,耳畔又傳來了采蓮姑娘一聲聲悅耳的菱歌,散發出春天無限芳馨的氣息。這菱歌,不可能是實景,因為初春還不是采菱的季節,那就只能是詩人一時的幻聽,他在凝思中已經暗自把西施和采蓮姑娘聯在一起了。詩句寫得有聲有色,飄忽輕靈,那人兒呼之欲出,卻又杳無蹤跡。詩中以寫“今”開端,但“今”中又通過對比、幻聽,暗示著“古”。最后兩句就自然由今溯古,感嘆西施這樣的美人是再也見不到了。但詩人不是直寫此意,而是巧妙地說而今只有西江(長江)上的明月曾經照見過吳王宮里的美人。這樣的由今溯古,就顯得凄婉含蓄,不勝感嘆,詩味也就濃多了。
懷古詩中俯仰宇宙、縱覽今古的主題常常與現實有關,詩人總想通過自己的感嘆,讓后人吸取一點教訓。本詩寫吳宮蕩盡,美女星散,顯然也是對當朝皇帝的一個警誡,當時唐玄宗正與楊貴妃逸樂無度。從這個角度看,懷古詩起著借古諷今的作用,也可以說是借古托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