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出處】唐·劉方平《月夜/夜月》。
【意思翻譯】今夜小蟲開始感受到春天 暖和的氣息,它們的叫聲初次透進綠色 的窗紗。偏知:猶言方知。新:初、剛。
【賞析】在這樣一個斗轉月斜、夜寒襲人的深夜,卻偏偏能夠感覺到 暖暖春意,蟲兒的鳴叫聲透過綠色的窗紗稀稀疏疏地傳了進來。春天剛 剛到來,萬物便已經感應到。此句從聽覺著眼:蟲感覺到春意而自然鳴 叫,詩人聞蟲兒鳴叫聲而知春暖。詩人用一句話傳達出兩層意思。“綠” 字的運用也使得詩句帶有春天萬物復蘇、芳草如茵的氣息。因今夜傳來 的蟲鳴聲,表現了詩人因春的到來而感到喜悅和希望。詩句構思獨特,立 意新穎。
【用法例釋】用以形容春夏之夜屋 外蟲聲唧唧的情景。[例]朦朧中,覺得 雨住了,代替它的卻是窗外唧唧的蟲 聲,似遠似近,如唱如吟。這使我想起 了唐代詩人劉方平的“今夜偏知春氣 暖,蟲聲新透綠窗紗”的佳句,感到春天 的確來了。(劉允嘉《花潮》)
【全詩】
《月夜/夜月》
.[唐].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釋】
1.更深:舊時夜間計時單位稱“更”,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小時。更深指夜半三更以后。北斗、南斗:皆為星宿名。闌干:橫斜的樣子。
【賞析】
唐代詩人劉方平(開元、天寶在世)作。這首詩描寫月夜中透露的春意。由于觀察敏銳,感受細膩,構思新穎,筆墨清麗,而為后世傳誦。
詩的前兩句:“更深月夜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夜半更深,月亮西斜,月光照著院落,一半兒明亮一半兒暗淡;天上,北斗星和南斗星都已橫斜。這兩句以星月的移動、明暗的對比,表現月夜靜謐,夜色已深。三、四句:“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在夜寒襲人、萬籟俱寂之際,詩人聽到清脆、歡快的蟲聲透進了綠窗紗,因而感覺到夜氣中已散發出春暖的信息。
詩人敏感地捕捉住了剛剛響起的蟲聲,并借助它來表現春天的來臨,從料峭夜寒中寫出了春天的暖意,這樣的構思是新穎獨創、不落俗套的。詩人用筆又極準確、細致。寫蟲聲,用“新透”,既表現出自己聽到蟲聲時的新鮮感和愉悅感,又與上句的“今夜”、“偏知”緊相呼應。“綠”字則從色彩上進一步襯出“春氣暖”。在結構上,本是聽蟲聲而知春暖,卻先寫春暖,后出蟲聲,有意倒敘,使人讀來倍感親切有味,新鮮別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