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活一條魚,需要多少水-人生
1996年,在美國留學的楊瀾第一次采訪基辛格。
那時候的楊瀾,剛剛開始做訪談節目,沒有多少經驗。為了采訪能有主題,楊瀾把基辛格當年與周恩來的談話內容作了一些了解。
然而,楊瀾所做的準備遠遠不夠用來與基辛格進行一次完整的交談,她的提問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甚至問了許多無關主題的話:周總理請你吃北京烤鴨,你吃了幾只?。磕阋簧幚砹撕芏嗟耐饨皇录阕铗湴恋氖鞘裁??楊瀾的第一次高端采訪,可以說是以失敗告終。
采訪前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可對基辛格這樣的世界名人,該做怎樣的準備才恰當?楊瀾對導師說出了自己的困惑。導師問她:“把一條一斤重的魚全身擦濕需要多少水?”
楊瀾答:“把棉花蘸上水就足夠把一條魚擦濕了。”
導師說:“你養一條魚,是不是僅靠棉花里的那點水就可以呢?”
“那樣的話,它根本無法存活,它至少需要一魚缸的水才行!”
“事實上,一條魚所能接觸到的只有棉花里的那點水。采訪也一樣,必須做百分之百的準備,哪怕最終要浪費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導師說。
導師的話給了楊瀾深刻的啟示,她在多年拼搏后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今年是中美建交30周年,前不久,楊瀾再次采訪了基辛格。采訪前,楊瀾搜集了大量資料,基辛格在哈佛當教授時寫的論文、演講稿到他的傳記,另外還有厚厚的七本書,楊瀾完整地看了一遍。
在采訪中,楊瀾向基辛格提的最后一個問題是:“這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有很多共贏和合作的機會,但也出現了宗教的、種族的、文化的強烈沖突。你認為我們這個世界到底往哪去?和平在多長時間內是有可能的?”
基辛格直起身說:“你問了一個非常好的問題!”
雖然這次采訪的時間只有27分鐘,但其中展現出來的深度得到了國內外許多外交專家的認可。
事后,楊瀾說:“我看了那么多資料,雖然最終只用在一兩個問題上,但并不表示事先的準備是多余的。好比是一條魚,需要的僅僅是吸在棉花里的那點水,可要養活一條魚,必須有一魚缸的水。正是這些看上去多余的水,讓魚可以游向任何一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