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好,我從未放棄-成長
高考時,我的第一志愿是播音主持專業,可分數出來了,希望變成失望——最后只進了一所普通的高校讀傳播學,和播音沒有半點兒關系。
開學第一年,看模特班、主持班的女生在練唱、發聲時,每個聲音都像是對我的諷刺。久違的自卑又重新回歸生活里,除了遙遠的夢想,我發現我好像什么也不曾擁有過。
傍晚五點,學校的廣播臺會定期播音樂或讀新聞。我總是假裝不經意地在這個時間去洗衣服,因為那里能聽清節目。我是難過的,就連學校的這個喇叭都離我那么遙遠,更何況電波那端的距離呢。
大二那年,廣播臺最后一次對外招新生。聽到這個消息,我心底開始有兔子在蹦跳著打鼓,忐忑、害怕、期待……
要去試試嗎?這個問題,使我輾轉反側,難以入眠。宿舍已經到了熄燈時間,室友都沉沉地睡著,我爬起來,戴上耳機,將這些年錄的音頻又聽了一遍。其實答案早就有了,不過是欠缺一份勇氣。而這份勇氣,在這些稚嫩的、帶著無數瑕疵卻也無比真誠的音頻里,被我找到了。
我對自己說,就當是最后一次機會,如果我真的不適合這條路,那也算給自己一個交代了。
于是我報了名,然后帶了一篇自己寫的文章,走進了學生會的教室。面前坐著六個學長學姐,是臺長、副臺長和四個組的組長。我盡可能地投入在文章里,讀完,向他們禮貌地鞠躬,轉身離開。沒有人發現,我拿著筆記本的手一直在顫抖,就連紙張都被揉爛了。
走出去的24個小時里,腦海里好像有兩個小人兒在吵架。一個人說:哎,你要做好失敗的準備。另一個人卻反駁說:誰說的,肯定會有好消息。期待和害怕,交織成復雜的情緒。我想,全力以赴過后,也只有得失隨緣,聽天由命——直到我收到那條錄取短信。
我的聲音,終于要通過話筒,從電波傳出去了。和很多真正考入電臺、與話筒為伴的人相比,雖然微不足道,可是那一剎那對我而言,卻是夢想第一次真實地照進現實。
第一次例會結束時,臺長說,當時面試結束后,四個組的組長都想把我招到自己的部門。我給他講過我之前的忐忑,而他告訴我:你呀,總是不相信自己,但事實證明,你真的可以。
我點點頭,鄭重而真誠,將這幾年的期盼化作一個全新的開始。
那是青春里最快樂的一段時光,幾乎所有的課余時間都留給了錄音設備和那個十幾平方米的廣播臺空間。我自學錄音軟件,買書,把電臺里的節目片花都錄下來當作資料和范本。我下載了音樂,將它們按照詳細的分類放進不同的文件夾。那些年對電臺的關注以及對音樂喜好的養成,讓我播的節目在兩周內得到了最多的關注。一個月的時間,我被升為組長,半年升為副臺長,一年后,我以廣播臺臺長的身份,面試大一的新生。秋天的風吹過,云舒展成自由的形狀,我等待著更多如我一樣對聲音懷有夢想的學弟學妹加入。我迫不及待地想告訴他們,實現夢想的感覺是這么的好。
還好,當時我從未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