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大四學生的永不放棄-成長
今年23歲的沈陽工程學院大四學生于川,出生于沈陽市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在他中考的那一年,父親因患肝癌去世,留下8萬多元債務。也許是生活壓力驟然增大,焦慮過度,不久,于川的母親又因突發腦血栓而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這時,還不滿17歲的于川悲痛過后,毅然扛起了整個家庭的重擔。
當時,于川本已憑優異的成績考取了沈陽一所省級示范高中,但為了省錢和有更多的時間照顧媽媽,他馬上放棄上重點中學,改讀沈陽市計算機學校(職業中專),這樣可以減免一大部分學費。從此,于川每天5點起床,去早市買菜、做早飯,幫助母親穿衣、解手、洗臉、梳頭,然后準備好母親的午飯再去上學。晚上放學回來,做晚飯,洗衣服,陪母親說話,等母親睡著了,自己再看書學習。
2007年夏天,當于川正以全校第一的成績準備迎接高考時,突然傳來一個好消息,學校決定保送他上天津大學。當老師滿心歡喜地告訴他時,沒想到于川卻選擇了放棄。他說:“如果我去了天津,母親怎么辦?我什么都可以不要,但不能不要母親,因為母親在這個世上只有一個,是她給了我生命,撫養我長大,沒了爸爸,無論如何我都不能再撇下媽媽。我決定繼續參加高考,選擇一個本地大學上,陪在媽媽身邊。”很多老師和同學勸說他要珍惜良機,但于川都不為所動,他以高考總分634分的優異成績,考取了沈陽工程學院資訊工程系。
進入大學后,于川最不能放心的還是他的母親,家里所有值錢的東西早已被他賣掉給母親治病,唯一剩下的就是那個被病魔洗劫一空的房子。為了母親能有個好的地方居住,也為了能夠更好地照顧母親,他把他和母親唯一剩下的房子賣了。用這筆錢把母親送到了養老院,自己邊上大學邊打工,努力掙取自己的生活費和母親每月數百元的藥費。
假期里,于川打工,一干就是四五份,送報紙、擦車、發傳單、做家教、當搬家工,但無論多忙多累,于川始終保持著高中時候學習上刻苦鉆研的作風。去看望母親或是打工的路上,他把寫滿英語單詞的小紙條放在口袋里,一背就是一路。從大一到大四,他的學習成績年級專業排名一直名列前茅,每個學期都獲得獎學金。
臨近畢業,一次系里舉辦的就業洽談會上,于川的出色表現讓一家大連的知名外企看中。可他得知要去外地工作,無法照顧癱瘓的母親,還是放棄了。起初不理解的外企主管聽了于川的故事后,被深深感動了,這位主管動情地說:“這個孩子是我最想要的一個!只要他愿意,我們企業的大門永遠向他敞開。”
于川就這樣,為了癱瘓的母親,他先后“三次放棄”———上重點中學,他放棄;上名牌大學,他放棄;去國際知名的外企,他仍然放棄!一個個關系人生的重大機遇,于川都放棄了,只有對自己患病的母親,他永不放棄!
接受媒體采訪時,記者問于川:“為什么發生在你身上的苦難都不具備悲劇的色彩?”于川回答說:“那些根本就不是什么苦難,相反那些所謂的苦難,恰是我人生一筆寶貴的精神和財富。我認定自己只要努力,一切都會為之改變。”談到自己的“放棄”和“永不放棄”時,于川的回答更是讓記者動容:“我只希望無論什么時候回到家,都還有一個人可以聽我輕輕地叫她一聲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