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年的契約-新知探索
科隆大教堂的美麗毋庸置疑,但科隆人700年堅守一份契約,本身就是一種信仰,這種力量,超越宗教,超越時光。
科隆教堂是德國科隆市毫無爭議的標志性建筑物,157米高的鐘樓使得它成為世界第三高的教堂,從13世紀中葉起建,工程時斷時續(xù),至1880年才由德皇威廉一世宣告完工,耗時超過632年,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建筑,與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和羅馬圣彼得大教堂并稱為歐洲三大宗教建筑,可以說是科隆的驕傲。
從公元1248年8月15日動工,到1322年的唱詩堂封頂,74年間,歷經(jīng)種種磨難與挫折,多次因故停工,當唱詩堂封頂?shù)哪且惶欤坡〉貐^(qū)的人們格外激動,他們的父輩夢想的通天塔終于建成了,有了離上帝最近的地方,一定可以得到神的賜福。
興奮之余,他們商議,由政府出面做出規(guī)定:自今日起,城內(nèi)所有建筑不得高過教堂,以便于人們可以在任何一個地方仰望到神的存在,協(xié)議要求,子子孫孫,沒有時間限制,必須無條件遵守。并把協(xié)議內(nèi)容刻成文字,立于科隆教堂大門左側(cè),以示后人。
在隨后的幾百年中,因為戰(zhàn)爭、王朝更換、資金斷流等種種原因,致使科隆大教堂多番停工,斷斷續(xù)續(xù)修建了六百多年,直到1880年才得以竣工。那塊石碑,因為意外的火災被毀去,但科隆人心里的協(xié)議,卻并未撕毀。這份契約,700年間被嚴格遵守。今天的科隆,作為德國僅次于柏林、漢堡和慕尼黑的第四大城市,許多大樓地上的建筑只有七八層,地下卻有四五層之多。有許多次,科隆人擔心后輩記不住這條協(xié)議,提議復原當年的協(xié)議石碑,重新立在科隆大教堂,但最后投票都被否決,科隆人說:真正的契約,應該在心里,而不是在石頭上。他們會在孩子的教育中,多次講述科隆大教堂的歷史,以及這份獨特的契約,要求孩子們從小就牢記,并講給他們的孩子聽,一輩又一輩。
21世紀初,高速發(fā)展的科隆,引得無數(shù)的公司前來投資,有一家當時世界聞名的通信公司,多番考察,鑒于科隆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發(fā)展的進度,決定入駐科隆,計劃修建一座電視塔,調(diào)查之后,知道了科隆契約,最初,決策者并未把這個幾百年前的協(xié)議當作一回事,在他們看來,如果公司入駐,會帶動當?shù)亟?jīng)濟的發(fā)展,提供成千上萬的就業(yè)機會,還能給人們帶來無數(shù)的通信便利,乃至于提高科隆的競爭優(yōu)勢,與這么多現(xiàn)實的利益比起來,那個古老的協(xié)議,簡直就是一個笑話。
通信公司找到市長,商談修建電視轉(zhuǎn)播塔的事,市長當即拒絕了,他明白科隆人的驕傲與固執(zhí),隨后,通信公司又找到議會,再次提出方案,在看得見的利益面前,一些議員動搖了,在另外一些人的反對之下,采取了全民投票表決。
當議員同意修建一座高達368米電視轉(zhuǎn)播塔的消息傳出來之后,科隆人憤怒了,譴責那些同意的議員是“背棄祖宗”“背叛信仰”,報紙等傳媒也批評其是“忘記歷史”“不配做科隆人”,在一片指責聲中,議員被撤職,不用懷疑全民投票的結(jié)果,超過百分之九十的人選擇了拒絕,最終,通信公司不得不離開科隆選擇柏林。
他們說:寧愿不看電視,也要抬頭就可以看到神;寧愿不用電話,也要隨時聽到鐘樓神的召喚。
就這樣,直到今天,作為德國第四大城市,科隆還是沒有高過教堂的建筑,要知道,157米大概相當于35層樓房的高度,在同等的國際城市,50層以上的建筑比比皆是,無奈之下,很多建筑只能往地下發(fā)展。
科隆大教堂的美麗毋庸置疑,但科隆人700年堅守一份契約,本身就是一種信仰,這種力量,超越宗教,超越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