匕鬯不驚
匕鬯不驚
核心提示: 歡迎訪問古典文學網,古典文學網提供成語匕鬯不驚的詳細解釋、讀音以及匕鬯不驚的出處、成語典故等。
成語名字: 匕鬯不驚 成語發音: bǐ chàng bù jīng 成語解釋: 匕:羹匙;鬯:古時用郁金草釀黑黍而制成的祭祀用的香酒。匕鬯:借指祭祀。原指宗廟祭祀不受驚擾。 成語出處: 唐 楊炯《益州溫江縣令任君神道碑》:“出身事主,元良永固于萬邦;束發登朝,匕鬯不驚于百里。” 成語繁體: 匕鬯不驚 感情色彩: 褒義成語 成語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形容鎮定自若,紀律嚴明,秋毫無犯 成語結構: 主謂式成語 產生年代: 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 匕,不能讀作“bì”。 近義詞: 紀律嚴明 秋毫無犯  查看更多匕鬯不驚的近義詞>> 反義詞: 兵匪不分 查看更多匕鬯不驚的反義詞>> 成語例句: 贛、寧之亂,坐鎮上游,匕鬯不驚,指揮若定。(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三十六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