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興才人怨春風,桃花滿陌千里紅。意思翻譯、賞析
吳興才人怨春風,桃花滿陌千里紅。
出自唐代李賀的《送沈亞之歌·并序》
文人沈亞之,元和七年以書不中第,返歸于吳江。吾悲其行,無錢酒以勞,又感沈之勤請,乃歌一解以送之。
吳興才人怨春風,桃花滿陌千里紅。
紫絲竹斷驄馬小,家住錢塘東復東。
白藤交穿織書笈,短策齊裁如梵夾。
雄光寶礦獻春卿,煙底驀波乘一葉。
春卿拾材白日下,擲置黃金解龍馬。
攜笈歸江重入門,勞勞誰是憐君者。
吾聞壯夫重心骨,古人三走無摧捽。
請君待旦事長鞭,他日還轅及秋律。
參考翻譯
注釋
元和:唐憲宗年號。
以書不中第:因為文章沒有考取功名。
勤請:再三請求。
一解:樂府歌詞一章稱為一解。這里指的是一首詩。
吳興才人:這里指沈亞之。
桃花滿陌:落紅鋪滿田間的路。
紫絲竹:馬鞭。
驄馬:青白色馬。
書笈:書箱。
梵夾:佛經。
寶礦:金銀寶石。
一葉:小船。
拾才:選取人才。
擲置:拋棄。
解龍馬:放走驄馬。《周禮》“馬八尺以上為龍”。
重心骨:以有志向有骨氣為重。
古人三走:《史記·管晏列傳》“管仲三次為官,三次罷免;三次打仗,三次失敗。后來輔助齊桓公成為一代名相。”用典故鼓勵沈亞之不要灰心。
摧捽:挫折。
事長鞭:執鞭打馬。
事:使用。
還轅:再來。轅:車。
秋律:秋天。
參考賞析
鑒賞
科舉始于隋朝,盛于唐朝。作為帝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科舉制吸引著無數企圖走向仕途的舉子。及第時得意忘形,失意時喪魂落魄,折射到了文學上。它給文學帶來了新的表現主題。
沈亞之落第還家,李賀寫詩進行寬慰,這本是一般性的應酬之作。但是由于詩人的切身之痛,對科舉制的體察,所以發出憤激之詞,痛斥主考官有眼無珠,在光天化日之下“擲置黃金解龍馬”可謂是字字珠璣。鏗鏘有力。
此詩為送別之作,需要為落第之友著想,因而“攜笈”二句表示出對朋友的深切關懷。最后四句則寄予厚望,鼓勵朋友振作精神他日再試。
其中,“古人三走”的典故用得貼切自然,畫龍點睛。
作者介紹
李賀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后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圣”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有《雁門太守行》、《李憑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一個代表者。他所寫的詩大多是慨嘆生不逢時和內心苦悶,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對當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人民所受的殘酷剝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壓城城欲摧”,“雄雞一聲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賀的詩作想象極為豐富,經常應用神話傳說來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稱他為“鬼才”,“詩鬼”,創作的詩文為“鬼仙之辭”。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后,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郁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