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出處】唐·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意思翻譯】悠悠:形容漫長,無限。愴然:傷感的樣子。涕下:流下淚來。
此聯的意思是:想到天地宇宙間時空的漫長無限,又想到 自己的渺小與孤獨,不禁獨自傷感地流下了淚水。后用來表達個人 在大自然的面前、在命運的擺布下感到渺小、無能或孤獨寂寞的心 情
【賞析】 想著宇宙時空的無限,不禁 獨自傷感地流下眼淚來。語出 唐·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 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 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用以表達 在大自然面前或在命運的擺布下 覺得自己渺小、無能為力和孤單 寂寞的心情。◇在夜深人靜時,他 望著遼闊的星空,追懷往昔,又 想到自己目前的孤獨、無能,不 禁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 下” 了。(李力 《星光燦爛》) 人 生幾何,也許并不僅僅靠時間計 算,應當還有空間。“念天地之悠 悠,獨愴然而涕下”,其實便是一 種沉郁宏闊的生命空間感。(魯樞 元《縱橫江河》,《芳草》 1999年 第2期)
【全詩】
《登幽州臺歌》
.[唐].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賞析】
陳子昂少懷壯志,萬歲通天元年(696)從武攸宜征討契丹,任隨軍參謀,力圖報國立功,一展抱負。次年,先頭部隊大敗,時武攸宜大軍駐漁陽(今河北薊縣),聞訊震恐,不敢進軍。子昂屢提批評與建議,并請自領萬人,沖鋒陷陣;但得到的卻是降職處分。他滿腔悲憤,出薊門,觀燕國舊都;登幽州臺,思燕昭王“卑身厚幣以召賢者,……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趨燕” 《史記·燕召公世家》),終于轉敗為勝的往事,作《薊丘覽古七首》。又“泫然涕下”,作《登幽州臺歌》。
全詩突如其來,如山洪暴發,又戛然而止,如大河入海。詩人立足于幽州臺這個時間與空間的交匯點。眼觀天地,空間無邊無際,而個人何其渺小!神游今古,時間無始無終,而一生何其短暫!如何德配天地、功垂今古,變渺小為偉大、化短暫為永恒,這正是詩人所感“念”、所思考的人生哲理。然而放眼歷史長河:朝前看,包括燕昭王、樂毅在內的一切明君賢臣、英雄豪杰已一去不返,追之弗及,望而不見;向后看,像燕昭王、樂毅那樣的一切明君賢臣、英雄豪杰尚未出現,盼望不及,等待不來。于是一種沉重的孤立無援、獨行無友的孤獨感襲上心頭,不禁愴然而涕下!
“獨”字承上啟下,“念”字統攝全篇。反復吟誦,一位獨立蒼茫、思索人生課題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便躍然紙上,而浩浩無涯的時空背景,也隨之展現。詩人所“念”的人生課題帶有普遍性與永恒性,兼之全詩直吐胸臆,氣勢磅礴,意境闊大,格調雄渾,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魅力,故千百年后,猶能引發讀者的思考,激起讀者的共鳴。
《登幽州臺歌》是體現陳子昂詩歌主張的代表作。它的出現,標志著齊梁浮艷、纖弱詩風的影響已一掃而空,盛唐詩歌創作的新潮即將涌現。明人胡震亨以陳涉比陳子昂: “大澤一呼,為眾雄驅先。”(《唐音癸簽》卷五)這是很有見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