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第三十六計)原文及翻譯
三十六計·敗戰計——走為上計
【原文】
全師避敵①。左次無咎,未失常也②。
【翻譯】
全軍退卻,避開強敵,以退為進,伺機破敵,這不違背正常的用兵法則。
【走為上計是什么意思】
走為上計,指的是戰爭中看到形勢對自己極為不利時就逃走,也謂遇到強敵或陷于困境時,以離開回避為最好的策略。現多用于做事時如果形勢不利沒有成功的希望時就選擇退卻、逃避的態度。
【走為上計的案例故事】
公元前206年,西楚霸王項羽聽說沛公劉邦攻取咸陽后欲在關中稱王,十分惱怒。在謀臣范增的建議下,項羽在鴻門設下酒宴,準備在席間尋機刺殺劉邦。劉邦劉邦深知赴鴻門宴兇多吉少,但項羽兵強勢壯,如果不去便會有須臾之禍。于是,劉邦帶著謀士張良、武將樊噲以及衛士來到鴻門。入席后,劉邦對項羽說:“我和將軍并力攻秦,將軍轉戰在黃河北,我作戰于黃河南,但自己沒料到先攻進函谷關,打敗秦軍。現有壞人散布流言,使將軍與我發生了誤會。望將軍三思而后行啊!”這番話說得項羽心軟了。范增見項羽無意殺劉邦,找來項莊舞劍,想伺機刺殺劉邦。張良的好友項伯看出范增的用心,于是也拔劍起舞,不時用身體掩護劉邦,使項莊難以下手。
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張良授意武將樊噲入帳。樊噲仗劍持盾闖進帳中,目視項羽,怒發沖冠。項羽賜他一碗酒和一條豬腿,樊噲狼吞虎咽地喝了酒吃了肉,然后陳述劉邦的勞苦功高和赤膽忠心,指責項羽聽信流言蜚語。項羽一時無言以對。
劉邦借口上廁所,與張良、樊噲一同出帳。樊噲護送劉邦抄小路即刻脫身。張良估計二人已走遠,才回帳向項羽辭謝道:“沛公不勝酒量,不能親自向大王辭行,特地讓我帶來白璧一雙、玉斗一雙奉獻給大王和范將軍。”項羽問:“劉邦現在何處?”張良答道:“他聽說大王要責備他,心中恐懼,現已返回霸上了。”范增聽說劉邦偷偷跑了,氣急敗壞地砸碎玉斗,惱恨地說:“將來奪取項王天下的,一定是劉邦了。我們今后都要當他的俘虜了!”
在鴻門宴上,劉邦見項羽猶豫不決,以上廁所為名,借機脫身,確屬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