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民歌打敗2個億-社會
在中國,要說起最優質的牛奶的源產地。人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內蒙古,空氣潔凈、水肥草美,獨一無二的天然牧場!
然而,福建長富乳業集團經過調研后,發現如今的內蒙草原退化和沙化現象嚴重,滿眼都是低矮的荒草。沒有好的草。肥美健康的奶牛也就無從談起。沒有好的奶牛,也就意味著產不出好的牛奶。“長富”由此斷定,內蒙古已經不再是中國最優質的奶源產地了。
于是,1998年,“長富”決定顛覆傳統,試圖取代內蒙古“中國乳都”的地位,他們花巨資在福建武夷山圈定了一大塊地,然后在里面大規模地飼養奶牛。之后,“長富”又花了2億多的資金,進行大刀問斧的宣傳,請專家、搞講座、在媒體上投放廣告,宣稱現在武夷山才是中國最好的奶牛產地。才是人們真正的心靈牧場。言下之意,內蒙古已經不行了。
事實很充分,道理很清楚。“長富”信心十足,覺得一定能贏得最終的勝利,但結果卻是——2億花了個精光,卻收效甚微!他的對手,來自內蒙古的兩大乳業巨頭伊利、蒙牛依然活得很好,絲毫沒有受到沖擊。
其實,“長富”說的完全是實情,近幾年內蒙草原的退化相當嚴重,那為什么顧客還是深信內蒙古的奶源是最好的?
答案很簡單,長富不是輸給伊利,也不是輸給蒙牛,而是輸給了一首流傳千古的民歌,那就是《敕勒歌》:“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首民歌歌唱了大草原的壯美景色和游牧民族的悠閑生活,傳唱了千百年,中國老百姓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由這首歌所引發的“最好的奶牛”在內蒙的“觀念偏見”已在中國人的心中根深蒂固。即便“長富”花費了2億元,也還是無法改變內蒙古大草原在人們心中的先入為主,這就是一首民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