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貓杜威-世間感動
譯馬愛農
小說源于一個真實故事。小鎮的圖書館館長麥侖是單身媽媽,遭受著自家農場的破產和罹患乳腺癌的痛苦。一只名叫杜威的小貓的到來驅趕了所有沮喪和冷清。在長達19年的時間里,杜威成了圖書館最忠實的員工。它用熱情、謙遜和敏銳的感覺溫暖每個到來的讀者,吸引和感動著居民,成了逐漸從有史以來最大危機中恢復過來的小鎮的驕傲。
1
1988年秋天,杜威不再是一個新鮮玩意兒,它已成為社區里的固定成員。人們專門到圖書館來看它。
館里的固定讀者走進來,如果發現杜威不在那里迎接他們,經常會在圖書館里到處找它。他們先在地上找,思量杜威躲在某個墻角。然后,他們會查看書架頂上。
“哦,你好嗎,杜威?我剛才沒有看見你。”他們總是這么說,一邊伸出手去撫摸它。杜威會伸出它的頭供人親熱,但不肯跟他們走。那些讀者總是顯得很失望的樣子。
但是他們剛剛把它忘記,它卻又主動跳到他們腿上。這時候我就見到了笑臉。這不僅因為杜威陪他們坐上10分鐘或一刻鐘,而且因為杜威對他們另眼相看,格外關照。它來了快滿一年的時候,幾十個讀者都跟我說:“我知道杜威對誰都喜歡。但我跟它的關系最不一般。”
我笑瞇瞇地點點頭。“沒錯,”我心里想,“不僅是你,還有進入這座圖書館的每一個人。”
還有那些孩子們。如果你想了解杜威給斯潘塞帶來的影響,只需看看那些孩子們。
每個星期二上午,在上故事課的圓屋子里,孩子們興奮地嘰嘰喳喳會突然被一聲喊叫打斷——“杜威在這里!”接著是一陣騷亂,屋里的每個孩子同時都想去撫摸杜威。
“如果你們不安靜下來,”我們的管理員瑪麗·沃克總是這樣對他們說,“就只能讓杜威走了。”屋子里勉強安靜下來,孩子們坐在座位上,努力克制著他們的興奮。等他們比較平靜了,杜威就開始在他們中間走來走去,蹭著每個孩子,逗得他們咯咯直笑。很快,孩子們就來找它,壓低聲音說:“跟我坐吧,杜威。跟我坐吧。”
“孩子們。不要讓我第二次提醒你們。”
杜威知道自己過分了,便不再走來走去,而是把自己蜷縮在一個幸運兒的腿上。它不讓孩子抓住它、把它抱到腿上。它自己選擇跟誰在一起。每個星期,它選的孩子都不一樣。
2
幾十年來,圖書館一直為當地中小學的特殊教育班舉辦特殊故事課,每星期一次。杜威沒來之前,這些孩子表現很糟糕。這對他們來說是每星期一次的郊游,他們興奮得要命,尖叫、嚷嚷、上躥下跳。可是杜威改變了這種狀況。孩子們認識杜威之后,就知道如果他們過于吵鬧、喜怒無常,杜威就會離開。只要杜威能待在他們身邊,要他們做什么都行。過了幾個星期,孩子們變得非常安靜,你都不敢相信他們就是原來的那群孩子。
克里斯托是這群孩子里殘疾最厲害的。她是個約莫11歲的漂亮女孩,不會說話,四肢也幾乎不能控制。她坐著輪椅,輪椅前面有一個木托盤。進了圖書館,她總是低著腦袋,眼睛盯著那個托盤。老師幫她脫掉大衣。解開上衣,她一動不動。就好像她根本不在這兒似的。
有一次,杜威跳上了克里斯托的輪椅托盤。克里斯托發出長長的尖叫。她來圖書館已經好幾年了,我甚至不知道她能發出聲音。那聲尖叫是我聽見她發出的第一個聲音。
杜威開始每星期都來看望克里斯托。每次它都跳到她的托盤上,克里斯托高興地大聲尖叫。那是一種高亢、尖厲的叫聲,但杜威從來不會被嚇著。它知道這叫聲的意思。它能感覺到她的興奮,或者,它能看到她臉上表情的變化。克里斯托一看見杜威,便激動得滿臉通紅。她的眼睛以前總是毫無表情,現在卻像著了火一般。
有一次,我把杜威從克里斯托的托盤上抱起來,放進她的大衣里。她甚至沒有尖叫。她驚愕地低頭望著它,她是那樣幸福。杜威也是那樣幸福。它有一個溫暖的胸膛可以依靠,它和自己所愛的人在一起。它不肯從她的大衣里出來。它在那里面待了20分鐘,或許還不止。別的孩子忙著借書。杜威和克里斯托一起坐在接待臺前。公共汽車在圖書館門前空轉著馬達,其他孩子都上了車,可是杜威和克里斯托仍然獨自坐在那個地方,相依相伴。那個笑容,那個時刻,價值無限。
我無法想象克里斯托的生活。我不知道她走向社會是什么滋味,也不知道她在做些什么。但我知道,當她在斯潘塞圖書館與杜威在一起時,她是幸福的。我認為她所體驗到的那種徹頭徹尾的幸福,是我們當中很少有人感覺到的。杜威知道這一點。它希望她體驗那種幸福,它因此而愛她。這難道不是一種值得每一只貓、每一個人珍惜的精神財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