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去來器”效應(yīng)-成長
奶粉罐上寫著:母乳是嬰兒最好的食品,請盡量母乳喂養(yǎng)。你會因此不買這個牌子的奶粉嗎?不,相反,你會對它印象更好。
一個口碑還不錯的直銷產(chǎn)品,說它以一當十,環(huán)保健康,別的同類產(chǎn)品都是垃圾。你會因此就掏腰包嗎?不,你可能本來想出手,越往下聽,越想捂緊口袋。
沒錯,日常生活中,人們行為反應(yīng)的結(jié)果,常常與預(yù)期目標完全相反,這就是“飛去來器效應(yīng)”——飛去來器是澳洲土著使用的一種拋出去又重新回來的武器,把它往一個方向擲,結(jié)果它卻飛向了相反的方向。拋出去的勁兒大了,飛回來時,殺傷力也不小。
很多時候,用勁過大過猛,不僅不能迅速達到目標,反而對目標的實現(xiàn),會產(chǎn)生很強的干擾作用。你盯住了目標,卻忽視了手段,手段和目標不配套,通常會欲速則不達。
一位法國作家曾寫過這樣一則寓言:講的是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鼓足了勁兒,寒風呼嘯,結(jié)果行人把大衣裹得更緊了。北風累得氣喘吁吁,還是沒能把行人的大衣吹掉。接著南風開始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到處暖洋洋的,行人紛紛解開紐扣,脫掉大衣。
目標一樣,方法不同,結(jié)果大相徑庭。
其實每個人的內(nèi)心,都有自己的接受緯度,也有自己的拒絕緯度。如果一種做法落到了你的接受緯度上,就算這種做法非常不合理,你也很容易就點頭稱是;如果不幸落到了你的拒絕緯度上,就算是為了你好,你也很容易嚴詞拒絕。
所以,當你想要別人接受你的要求時,不妨把糟糕的一面也擺出來,讓你的目的性不那么明顯;當你想兜售一樣?xùn)|西的時候,千萬別急于求成,有時故意冷淡反而會激起對方的興致;當你想拼命做成一件事的時候,最好別野心勃勃,這樣反而讓人覺得你不踏實。
根據(jù)飛去來器效應(yīng)的特點,它在飛去時勢急力強,此時根本無法攔截,硬要攔截,強大的運動慣性只會弄得大家兩敗俱傷。實際上,飛去來器飛出去后到了一定時間,它自會折返,我們只要在運動弧線的“最遠點”等著,以觀察是否有使其不利于回歸原點的因素,及時排除即可。
如果你是聰明的獵手,一定會清楚飛去來器的運動軌跡,讓獵物乖乖回到你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