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當官-民間故事
奔喪認親
康熙年間,徐州府豐縣有個叫李衛的人,一心想當官,可他連個秀才也考不中,他一咬牙,花重金捐了個五品員外郎。后來,等他千里迢迢趕到京城吏部,一打聽才知道,候補的官要有大官佬舉薦才能得到實缺,否則,只怕要“候補”到猴年馬月。
李衛心情郁憤至極,在一家酒樓痛飲,不禁感嘆自己做官無路,報國無門!這時,有個中年人找上了李衛,說可以舉薦他當上有實缺的官,但李衛必須先為他辦一件事。李衛一打量這個中年人,只見此人四十來歲,衣著普通,但舉手投足間的氣質絕非一般人,定是朝中權貴!李衛略一思忖,就答應下來。中年人不再多言,抬腳就走,只留下一個叫魏星的手下向李衛交代所辦事宜……
只說山東巡撫鄂東昌,擔任封疆大吏多年,兒子鄂勒卻不學無術。鄂東昌望子成龍,為兒子把秀才、舉人的功名一路買下,今年又在京城買通了春闈大比的主考官,以保兒子中進士。不料鄂勒進京后狂吃狂賭、濫嫖濫淫,很快弄了一身病,結果沒進考場就翹了辮子。他的奴仆怕擔責,便將其尸身安厝在葫蘆廟里后逃之夭夭。有個叫黃三的乞丐倒講義氣,一路討飯前往濟南府報喪。鄂東昌聞訊悲慟無比,只得命手下進京城接回兒子的靈柩,隨之發喪三日。至于黃三,則被他安排做了門房。
發喪之日,鄂府冷冷清清,沒有一個來為鄂勒送喪燒紙的朋友,鄂東昌好不尷尬。第三日正午時分,鄂府門外忽然傳來一陣痛哭聲:“鄂兄啊!”隨之有個吊喪客進來就哭道:“鄂兄,你與我李衛在京城萍水相逢,卻俠肝義膽,救助小弟于窮愁潦倒之中……”
這下,鄂府上下都愣了:鄂勒向來自私,讓他救助別人,只怕要太陽從西邊出來!不料鄂東昌聽了,竟激動得嘴唇亂抖:“快請客人廳堂說話!”李衛進了廳堂,對鄂東昌大禮參拜:“世伯在上,請受小侄一拜!”鄂東昌倒是沒有貿然答應,他要先盤一盤這個來歷不明的李衛。
李衛對鄂東昌刁鉆古怪的提問對答如流。他說自己來自徐州府豐縣,本在京城候補官職,卻因無人舉薦而一無所獲,銀子花完、走投無路之際結識了鄂勒,鄂勒慷慨資助了他返鄉的銀兩。臨別之日,兩人義結金蘭,約定鄂勒金榜題名后,李衛定來京城祝賀。不料回鄉后驚聞鄂勒不幸離世,李衛就將京城之約改為濟南奔喪……
鄂府上下如聽天方夜譚,鄂東昌則不動聲色,邊飲茶邊向李衛問起兒子的衣著、相貌、舉止和性情等。李衛侃侃而談,對鄂勒一番惟妙惟肖的描述,居然絲毫不差。最后,李衛拿出一枚黃玉扳指,說當時與鄂勒互贈了信物……這下全對上了號!
“世侄——”鄂東昌忍不住老淚縱橫,下了太師椅,一把抱住李衛,兩人哭作一團。奴仆們見主人舉哀,也都較勁似的干號起來……
就這樣,李衛成了鄂府當晚的座上賓。席間,鄂東昌要李衛在山東挑個實缺的知府走馬上任,可李衛卻把酒杯一放,道:“我與鄂兄義結金蘭,如今能替鄂兄在府中侍奉世伯父、世伯母,心愿已足,夫復何求?”這番話聽得鄂夫人眉開眼笑,鄂東昌則瞇起眼睛沉吟道:“既然你不愿外出做官,那就在本巡撫衙門里做個貼身書吏吧,老夫也好早晚看顧于你。”
“多謝世伯!”李衛急忙離座,大禮參拜。他身后幾個衙門師爺眼珠子都紅了:雖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但再肥的知府也抵不上巡撫衙門里的一個小書吏!各州府和士農工商進貢給巡撫的銀錢無不打貼身書吏的手中過,隨便截留一些,就能攢個不少,這小子刁滑著呢!
事實正是如此。李衛當上貼身書吏之后,山東大小官吏要找鄂東昌辦事,必先通報李衛。自然,他們的貢銀李衛也毫不客氣地“笑納”了,但他極有分寸,每回只抽取十分之一,而每過幾個月,總有人偷偷來到李衛房里取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