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 再見了,赫敏.格蘭杰-成長
“事實上,我一直擁有那么多自由。我用自己的方式生活,覺得完全沒有叛逆的必要。”
從9歲到20歲,艾瑪·沃特森是赫敏·格蘭杰;20歲以后,艾瑪·沃特森成為她自己。
三個月前的一天,艾瑪·沃特森走進紐約一家美發沙龍。發型師抓起沃特森長長的馬尾,一刀剪了下去。一頭濃密的長發散落在地。沃特森第一次在鏡子中看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自己。
這一剪,標志著艾瑪·沃特森正式告別了“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中的“赫敏·格蘭杰”。在過去的11年里,為了角色需要,她將一頭棕色的濃密長發保留至今。
獲得“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中赫敏一角的那一年,沃特森只有9歲。現在,第七部《哈利·波特與死亡圣器(上)》在中國內地和北美同步上映,此時的她已出落成一位亭亭玉立、頗受時尚界青睞的少女明星。
2010年6月,《哈利-波特與死亡圣器(下)》(最后一部將在2011年暑期上映)在英國利維斯頓片場殺青。“散伙飯”那天,當大屏幕上放起回顧性的拍攝花絮,沃特森第一個哭了出來。她與相處了11年的好朋友丹尼爾·雷德克里夫(飾演哈利·波特)和魯伯特·格林特(飾演羅恩·韋斯萊)緊緊抱在一起。
丟掉魔杖、卸下戲服的沃特森并不打算繼續演戲,而是選擇先在美國常春藤名校之一的布朗大學完成學業。她想要重新成為一個平凡人。
與赫敏·格蘭杰一起長大
在JK·羅琳的最后一本《哈利·波特與死亡圣器》結尾,羅恩與赫敏終于一吻定情,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的最后三部由英國導演大衛·耶茨執導。在沃特森看來,耶茨對赫敏的詮釋無疑是系列中最真實、最出彩的,他很好地捕捉到赫敏作為一名少女內心的陰暗和微妙情緒。她再也不是從前那個聰明驕傲、稚氣未脫的小赫敏了。
1999年,得知JK·羅琳的《哈利·波特》暢銷書系列要改編成電影,并將在全英國范圍內甄選男女主角時,沃特森正看到第三本《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
從第一次試鏡起,沃特森就知道赫敏這個角色非她莫屬,“赫敏和我太像了,我都不忍心看到別人扮演她”。
事實證明,沃特森的自信是正確的——就像赫敏永遠知道自己是對的一樣。9歲的沃特森從數以千計的候選者中脫穎而出,在第一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中的表演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身上具有赫敏·格蘭杰這個角色的靈魂與精髓。”當導演克里斯·哥倫布第一次看到沃特森、雷德克里夫和格林特共同出現在鏡頭前時,“那種組合的感覺真是妙不可言,給人一種電流通過全身的感覺,真是一個完美的組合”。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電影首映式之前,附近的鄰居在路上遇到沃特森,總會多打量幾眼這個小姑娘。學校里的同學更是一窩蜂地圍向她,“拍電影好玩嗎?…‘你學會魔法了嗎?”“你騎著掃帚飛了嗎?”……
繼前兩部《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之后,又有三位導演接過了哥倫布的接力棒。沃特森說,可以明顯感受到,每個導演鏡頭下的赫敏·格蘭杰都是不同的。在墨西哥人阿方索·卡隆執導的《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中,聰明伶俐的赫敏依然像往常那樣引人注目,但同時她也變得更堅強。“前兩部里,赫敏好學、自信,但有點跋扈,像個小大人。到了第三部,赫敏身上多了一種女性力量,這和我十幾歲時的性格非常相似。”沃特森說道。
沃特森就這樣在片場度過了一個與別人不一樣的童年,但漫長的拍戲生涯并不像外人想的那么輕松有趣。他們一天工作12個小時,每天六點半就必須到片場準備,年年如此。拍戲之余,為了保證學業不受影響,沃特森每天還要花三個小時接受輔導和補課,并抓緊任何空隙時間復習功課,包括在弄發型的時候。
布朗大學收入最高的女生
2009年,艾瑪·沃特森以全優的成績考入布朗大學,攻讀英語文學和歷史專業。身邊看著《哈利·波特》長大的同學都激動萬分——“赫敏·格蘭杰”竟然和他們在同一課堂里!
然而,這位在國際上聲名鵲起的少女演員和時尚界新星,卻并不希望自己在校園里受到過分關注或區別對待。
在布朗大學念書的第一天,一大群男生圍住沃特森要簽名,簽到最后,沃特森實在忍不住了。“我突然失控地叫了起來。每個人都害怕地看著我,‘天哪,她究竟怎么了?”’沃特森笑著說道,“而我只是不停地說:‘真的對不起,但我是來學習的,我只想當一名學生。我不簽可以嗎?因為你整個學期都會在校園里看到我的。”’
2009年,沃特森成為好萊塢收入最高的女演員。媒體爭相報道,年紀輕輕的沃特森已經坐擁1000萬英鎊的身家,這使得她有資本與任何名導演合作。“但我對大成本的電影和好萊塢大片都沒興趣。”沃特森說,如果再接戲,她期待的是一個真正啟迪人心的劇本,“或許小成本的獨立電影制片人可以感動我。”
除了演戲,沃特森還迅速成為時尚界的新寵。她頻繁登上《VOGUE》、《ELLE》等時尚雜志封面,成為BURBERRY和CHANEL的品牌代言人。盡管如此,生活中的沃特森還是喜歡簡約隨性的穿衣風格,并認為“花大半天在出門前打扮自己是可笑的”。沃特森坦言,如果碰到特殊的場合,她通常會去借一套禮服——這就意味著當天晚上必須還回去,“就像灰姑娘一樣”。
盡管早早成為全球最富有的少女之一,但沃特森成年前,每個月只用父親給她的50英鎊生活費。18歲生日時,她才開始自由支配自己掙來的錢。她并不打算大手大腳地把錢揮霍掉,而是在英國著名的私人銀行報名一個課程,學習如何打理個人財產。
沃特森用豐厚的第一桶金,為自己買了一臺筆記本電腦,并帶她的爸爸一同去了意大利的托斯卡尼度假。“他工作太辛苦了,有一天我打電話問他的秘書:‘他什么時候休息?’之后便策劃了一次兩人旅行。”沃特森說道,“噢,我還給自己買了輛豐田普瑞斯。”“我最大的放松,就是讀一本書”
有媒體稱,拍完《哈利·波特》系列后,沃特森即便未來不工作,這筆片酬也夠她用一輩子了。不過,沃特森還是選擇回到自己喜愛的校園。“或許聽起來有點古怪,但在拍攝《哈利·波特》之外,我最大的放松就是坐下來,讀一本書。”沃特森說道。
沃特森從沒有受過任何表演方面的專業訓練。她出生于巴黎,父母親都是劍橋大學畢業的律師。沃特森5歲時,兩人因性格不合而離異。此后,沃特森和弟弟亞歷克斯便跟隨父親定居倫敦。就像小說中來自“麻瓜”(不會魔法的普通人)家庭的赫敏一樣,沃特森從小就很獨立,靠著自己的智慧和悟性一步步摸索,“就像汽車前燈中的小鹿斑比,沒有人指引方向”。
幸好沃特森在片場遇到了著名導演蒂姆·波頓的妻子海倫娜·伯瀚·卡特。這位在《搏擊俱樂部》、《看得見風景的房間》中都有過驚艷表現的英國演員,在片場成為沃特森的表演導師。“她和我一樣,也從未接受過專業訓練。她讓我多讀契訶夫和其他小說。她讓我知道,你對角色的了解越多,就越能靠直覺演好它。”沃特森說道。
雖然媒體從不放過任何一個曝光沃特森的機會,但沃特森并沒有給狗仔隊留下太多把柄。出現在公眾視野中的沃特森,似乎永遠都是乖乖女的形象。沃特森的形象始終積極正面,這與她父母從小便注重培養女兒的獨立性不無關系——在餐廳里不準她點兒童套餐、要求她像大人一樣說話。沃特森7歲時便喝了父親給她的第一杯兌了水的紅酒。“所以上學時,當同學們拿出偷偷從父母那兒拿來的酒精飲料炫耀時,我壓根就不感興趣。”沃特森說道。
“我用自己的方式生活,覺得完全沒有叛逆的必要。”沃特森說,“事實上,我一直擁有那么多自由。9歲時有了工作,十七八歲時就能自食其力,賺錢養活自己,環游世界,還有什么需要叛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