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無塵,世才無塵-人生
人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可以對不同的人,生出分別心。這是人的聰明之處,也是人性的奸詐之處。
人在天性里,會自然地對他人產生一個等級劃分。這是人的世俗性,也是人的功利性。在這樣的劃分中,你會發(fā)現人與生俱來對上卑怯和對下居高臨下。
那就意味著,他自己也會有個等級。人對自我等級的體認,只能說明,這種分別心的頑固和與生俱來。?
分別心本質上是世俗心。一個世俗的人,必然要站在世俗的臺階上,打量這個世界。
世俗的分別心賦予了他們計算和算計的能力。誰的錢多,誰的地位高,誰的名望大,然后付之以熱情或冷漠,給予逢迎或蔑視,拿對方當回事或不當回事。
世俗心,淹沒了人的純潔度,也降低了人類的海拔高度。?
誰都希望別人對自己能一視同仁。但到了自己這里,卻總有一顆優(yōu)于別人的心。從我應該跟別人一樣,到我應該跟別人不一樣,其實還是自私的心在作祟。
也就是說,別人對我必須公平,至于我對別人,就可以隨便了。
于是,這個世界,可以看到被偏袒了的尊崇和仰望,也可以看到偏激的反感以及鄙棄。
一顆平等的心,其實不分尊貴卑賤,不分有用沒用,不分親疏冷熱。平等來自信仰,而絕非情緒化。
在一個貧富不均的社會里,必然會生出分別心。在一個差別極端化的社會里,如果人人信仰錢權,必然會生出許多極端化的心。因為極端尊崇錢權,也便極端仇視錢權。
社會,往往比教化的力量要大。教化是那么溫情,社會是那么露骨。教化還在綿遠悠長,社會早已一刀見血。
所以,社會必須是教化的實踐所。社會與教化一致,教化才會有信心和力量。
這也說明,我們既需要一個調治到平和的社會,也需要一個教化到光明的自己。?
有些公平是難以實現的,如果正義的力量沒有抵達的話。
有些平等是難以兌現的,如果良知的鐘聲沒有被時時敲響。
歧視會無時無刻不存在,就像這個世界無時無刻不在蒙塵。
人心無塵,人世才無塵。澄澈的世界,必然來自無數澄澈的心。?
一個人,眼中有無數個他人,并不能說明其深刻,只能說明其復雜。
簡單的人,看誰都是簡單的。他想不了那么多,是因為他心底單純,覺得本來就沒有那么多。復雜的人看到的世界,不是客觀呈現出來的,而是主觀忖度出來的。他們覺得世事紛亂,人心叵測,實則自己心機重重,簾幕無重數,
人的分別心,來自于世界觀和價值觀,也來自情感和情緒。前者可以看到人理性的部分,后者可以看到人感性的部分。當感性超越理性的時候,所做出的選擇,往往最熾烈,也往往最極端,要么喜歡得過了頭,要么厭惡得過了頭。
于是,因為喜歡,看到磊落,看到剛直,看到氣沖霄漢,一切皆美。因為膩歪,看到懦弱,看到猥瑣,看到小肚雞腸,種種沒出息。分別心,是從自我出發(fā)的一條河,溫柔可給你,咆哮也可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