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肉-生活
他有錢了,仍有煩惱。煩惱來自兒子。
十三歲的兒子華光滋長了好多惡習:懶惰,狂傲,貪戀網(wǎng)絡游戲,不愛學習。這些暫且不說,最撓頭的是,兒子懷疑一切,對啥都不相信。
多年來,兩口子只顧在商海拼搏,把孩子扔給了保姆,卻不以為然。當他們在電視上看到,一些“富二代”飚車草菅人命被懲治時,才知道后怕——得救救孩子!但是,又苦于無從下手。
一次看電視,邊遠山區(qū)的孩子們上學,每天得走十幾里山路,扛著柴帶著米,自己生火做飯。沒有飯桌,便蹲在屋檐下吃飯。后來,學校克服各種困難,改善了一下條件,讓山里娃住上宿,教師們掏腰包,雇人給學生做飯吃。校長還親自喂了幾頭豬,以讓孩子們能每周吃上一頓肉。
孩子們一個個肚里都沒油水,燉肉端上來,都紅了眼,搶著夾肉吃。結果,低學年的學生搶不上肉,饞得直哭。校長于是想出一高招,每桌選一名桌長,監(jiān)督吃肉。
那細節(jié)挺有意思:有燉肉的時候,學生們饞得嗓子里都伸出小巴掌。但是,沒有桌長的號令,都不敢輕意夾肉。吃飯時,每間隔一兩分鐘,桌長才發(fā)話——夾肉,七八雙筷子便齊插進肉碗里,夾走窺視已久的肉塊,送進嘴里大嚼大咽。
盡管這樣,也避免不了沖突發(fā)生。有時,幾雙虎視眈眈的眼里燃著火苗,齊盯著一塊兒大一點的肉,筷子便會在肉碗里拼搏。桌長只好適時裁決,才能避免一場戰(zhàn)爭。
華光根本不信,如今的孩子咋能對油膩的肥豬肉情有獨鐘呢,肯定是假的!無論爸爸怎樣解釋,兒子都搖頭:“假的假的就是假的,要不咱們打賭,我要贏了,讓我痛痛快快地玩一個月電子游戲!”
為了驗證事實和教育兒子,爸爸親自駕車,拉兒子去了那個山區(qū)學校,真的看到了簡陋的食堂、貧困的學生和夾肉的場面。兒子仍然半信半疑:“他們是在作秀吧?”爹說:“要不,咱們多待幾天,再驗證一下真假。”
萬萬沒有想到,第二天,爸爸竟不辭而別。華光嚇壞了,哭鬧著要下山找爸爸。校長說:“大山里到處是野獸、毒蛇,路又遙遠,你根本走不出去。”華光不吃不喝,不住地哭鬧,也沒人太管。
兩天之后,華光哭累了,也餓壞了,只好跟大伙一起吃飯。他覺得總在宿舍呆著沒意思,便拿著校長發(fā)給的課本,當了一名插班生……
一個月后,華光和山里娃完全融在一起了。同吃同住同學習同玩耍,并且同樣遵守“夾肉”的口令。華光感到,這里的燉肉越來越香。有幾次,饞得他差點違規(guī)提前夾肉,遭到群起而攻之。
華光曾分享過狗蛋的地瓜、三毛的雞蛋、二禿的山梨。山里娃的樸實、忠誠、善良和勇敢熏染了他,他覺得在這里過得很充實很愉快,有點流連忘返……
放暑假前,爸爸突然來接他,他卻有點戀戀不舍。臨行前,與小伙伴們抱頭痛哭。伙伴們問:“你啥時再來看我們啊?”華光說不準,只好掉眼淚。
爹媽覺得,孩子從山里回來后,學習努力多了,再不玩電子游戲了,也比從前懂事了。偶爾,華光會站在別墅的涼臺上遙望遠方,似乎在想著什么。
一天,華光在夢中哭醒。對爸爸說:“我想山里的同學了,想去看看他們……”
爸爸滿足了他的要求,用卡車拉上幾十頭肥豬,同兒子重返山區(qū)學校,并對校長說:“多做點紅燒肉,讓我兒子也當一回桌長。”校長同意了。
那天的場面相當隆重:操場上擺了十幾桌,華光同爸爸和校長那桌設在上課間操的臺子上。校長高喊一聲,開飯嘍!吃了一分鐘,華光突然站起,亮開嗓門高喊——夾肉!
一時間,一百多雙筷子分別插入了各桌的肉碗……
目睹這壯觀的場面,校長笑了,華光笑了,華光的爸爸也笑了。華光注意到,爸爸眼里還閃著淚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