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硬脖子-民間故事
殺人不眨眼
憤青年年有,亂世特別多。董宣是東漢初年的一個憤青,從西漢末年、經王莽短命的大新王朝、到光武帝劉秀收復劉家江山,涌現出了許多亂七八糟之事、為非作歹之人,董宣因此發誓:“我若做了皇帝,他媽的貪官污吏、惡霸刁民,我見一個殺一個。”
亂世的憤青,很受人民群眾歡迎,因此,史上的開國皇帝,多為憤青。憤青當了皇帝,都想長治久安,所以,就挖空心思殺掉其他憤青。扯遠了,打住。
董宣沒能做上皇帝,只當上了縣級干部。
從前的縣級干部,在他的轄區范圍內,也算是說一不二的小規模皇帝,因此,董宣所到之處,皆殺氣騰騰,該死的人個個心驚膽戰。
董宣在山東北海做縣令的時候,有一個叫公孫丹的黑社會老大,黑白通吃,無惡不作。那一年,公孫丹看中一塊地皮,要造別墅。風水先生說:“地是好地,旺財旺丁,榮華富貴,子孫受用無窮,只是,如此極品好地,開工儀式上,須得血祭土地神,方能諸事如意。”
公孫丹問:“先生的意思是,得死個人,此寶地才能激活?”
風水先生捋著胡須點點頭。
“這個很好辦。”公孫丹吩咐他的兒子,“你到路邊去,看那不順眼的過路人,捉一個來殺了。”
公孫丹的兒子,喜歡不時殺個人玩玩。他當下跑到路邊,抓住一個瘦小路人,拖到別墅地基上,一刀兩斷,鮮血四濺。
公孫丹把濺到靴子上的血在草地上蹭一蹭,問風水先生:“行了不?不行就再殺一個。”
風水先生嚇得手腳哆嗦,羅盤“哐當”掉在地上,從此洗手,不再看風水。
董宣早就想拿公孫父子開刀,聞聽此事,怒發沖冠,下令抓捕公孫父子。
公孫丹根本不把小小縣令放在眼里。他冷眼看著董宣,一聲冷笑:“哼,抓我容易,放我就沒那么容易了。”
前面說過,董宣是個憤青,憤青的重要特點是,凡事懶得前后思量,做了再說。董宣眼里本就容不得這種橫行霸道的黑惡分子,此時被公孫丹一激,也顧不得審判程序了,一拍桌子跳起來,吼道:“你們這種人渣,還想再出去禍害人?給我砍了!”
董宣的助手水丘岑,也是個疾惡如仇之人,聽得董宣如此說,興奮不已,拔出刀來,一刀一個,把公孫父子結果在公堂上。
公孫丹在北海是一呼百應的人物,就這么三言兩語讓董宣給殺了,其家人和追隨者自然很不服氣,糾集上百人,來到縣衙前喊打喊殺,要討說法。
董宣不慌不忙,調來防暴警察,把鬧事者團團圍住,點那鬧得最起勁的,抓了三十多個。
被抓的人都是見過世面的人,都知道法不責眾的規矩,關在牢里,依然不老實,一個勁起哄。董宣暗里一查,得知被抓的人都是公孫丹黑社會團伙的骨干分子,“嘿嘿”一笑,問水丘岑:“這些人,無理取鬧,都是王莽的余黨吧?”水丘岑會意,連連點頭:“董大人英明,他們全都是跟隨過王莽的人。”
王莽是大漢最大的敵人,跟隨過他的人,當然都該死。
董宣二話不說,以手作刀,一劈:“亂臣賊子,統統給我砍掉!”
三十多個人中,自然也有幾個罪不至死的,沒多久,董宣因“濫殺無辜”被青州知府逮捕。身陷囹圄,董宣讀經吟詩,全不在意,同時,他極力為水丘岑開脫,一肩挑起殺人責任。
董宣最終被判處死刑,臨刑前,獄卒拎來好酒好菜,為他送行。董宣一聲“呔”,說:“董宣我平生從不白吃白喝,拿走,別讓我死到臨頭壞了規矩。”
執法不留情
純屬巧合,就在劊子手要手起刀落之際,光武帝劉秀的特使大喊著“刀下留人”,沖進刑場,宣布特赦董宣。董宣跪著不起來,也不謝恩,說:“要是不同時赦免水丘岑,還不如把我殺了。”
東漢初興,劉秀需要董宣的心狠手辣,為他掃除不三不四之人;也需要表現自己如何寬大為懷,便一并赦免了水丘岑。
董宣調到懷縣,還是做縣令。因打黑除惡有功,后來還升任江夏太守。江夏就像周潤發的上海灘一樣,黑惡勢力橫行,人民群眾怨聲載道,董宣一到,黑道人物皆聞風而逃。打黑英雄董宣因此被人稱為“董青天”,只是,董宣太目中無人,不把犯罪分子放在眼里,也就罷了,目無權貴,就難免惹人嫌憎,所以,他的仕途一直起起落落。
董宣六十九歲的時候,還是沒能學會為官之道,依然是個讓人頭疼的老憤青,依然是個縣令。只是,這一回是在天子腳下做縣令──洛陽縣令。
洛陽是東漢王朝的首都,達官貴人云集,洛陽縣令微不足道,大聲咳嗽都可能惹人不高興。但董宣天生不信邪,只要你犯在他手里,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