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盈都是橋-民間故事
縣城旁邊有一條大河,枯水季節(jié)時,對岸的人們挽著褲腿蹚著河水過來趕集。可是河水枯水季節(jié)很短,一年里大部分時候河水都是齊腰深,水流湍急,想到縣城里趕集,只能走官道,繞個大圈子,多花一個多時辰。
若有人有急事,比方請個醫(yī)生、抓服藥之類的,只得冒險游水,每年都有淹死的人。
縣城里和地方上的鄉(xiāng)紳多次商議集資建橋,可是河面太寬,找魯家班的工匠估算了一下,連主橋帶引橋,得建十一孔大橋,石料加上工錢,至少得一萬兩白銀。眼下,光靠單純的民間集資是沒法籌到這么大一筆款子的。
后來鄉(xiāng)紳們商量決定找縣城首富裴招財募捐,讓他補齊資金缺口。裴招財祖上是將軍,還鄉(xiāng)養(yǎng)老時帶回大量金銀,加上后輩們個個是經(jīng)商能手,將財富不斷擴大,不僅在河對岸擁有良田千畝,更是在縣城里開有米行、茶葉行、騾馬行、當(dāng)鋪、客棧和酒樓,占據(jù)了小半座縣城。裴家家大業(yè)大,捐個幾千兩銀子自然不在話下。
幾十個鄉(xiāng)紳幾乎站滿了裴家大院,裴招財自然不好駁鄉(xiāng)紳們的面子,那樣他就沒有面子了。裴招財思忖了片刻,以他商人的精明,做出了決定。他笑呵呵地說:“難得各位這么看得起裴某,裴某怎能讓大伙失望?這座橋我獨自承建了。”眾鄉(xiāng)紳高興壞了,急忙報以熱烈的掌聲。
裴招財接下來說:“不過,我不能白出這一萬兩銀子,橋建成后,我得收取過橋費。”眾鄉(xiāng)紳這才明白,這裴招財猴精猴精的,在他手里,根本沒有虧本的買賣、白掏的錢財。不過,有橋總比沒橋好,就依裴招財?shù)囊馑嫁k吧。
前后花了差不多一年時間,橋建得既漂亮又大氣,能并排跑三駕馬車,取名叫作“裴家橋”。橋兩邊各造了一座小亭子,作為收費專用。
可是令人想不到的是,裴家橋完工后,看的人多,走的人少。除了富裕人家外,普通百姓除非有急事,否則幾乎沒有人掏錢過橋。他們平時寧愿多花一個多時辰走路,也不愿意掏過橋費,反正他們少的是錢,多的是時間。
本來每年的枯水季節(jié)普通百姓還能涉水過河,而今建橋的地方正好是他們涉水過河的低洼地帶,擋住了多年踩出的路徑,他們連枯水季節(jié)涉水過河的機會也沒有了。慢慢地,他們在河對岸形成了一個散集,日常用品都能在散集上買到,散集上沒有的,他們才走路到縣城里去買。
縣城的位置依山面水,河對面是一馬平川,縣里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在河對面。自從建橋以后,裴招財發(fā)現(xiàn),他在縣城里幾個店的生意比以前差多了,每年少賺了幾千兩銀子。而裴家橋每年收的過橋費更是少得可憐,除去收費人員的開支,幾乎剩不了多少,照這樣下去,建造費幾代人都收不回來。
就這么過了兩三年,城里的商戶們也看出了生意不好的問題所在,原來每年在枯水季節(jié),縣城里都是人山人海,而今不但沒有了,對岸還多了一個散集,來縣城的人少了,生意自然也好不起來。商戶們一起懇求裴招財不要收過橋費,讓大家免費過橋,不然生意沒法做了。
裴招財也知道癥結(jié)所在,可是讓他白白丟掉上萬兩銀子,心里實在不甘,所以,無論商戶們怎么懇求,他仍然固執(zhí)己見,除非有人賠償他的建橋費用。
這一年,裴招財?shù)母赣H偶感風(fēng)寒,咳嗽不止,找遍城中的幾個郎中都醫(yī)治不好,眼瞅著越來越嚴重了。裴父喘著氣罵道:“你們是想我死嗎?還不快去找湯笑疾湯大夫。”
湯笑疾住在河對岸,祖?zhèn)鞯尼t(yī)術(shù),是這一帶有名的醫(yī)生,無論什么病,只要湯笑疾說有救,那就一定有救;他說準備后事吧,那就是神仙也沒辦法了。
但是無論裴招財怎么上門懇請,湯笑疾就是不出診。裴招財雖然有錢有勢,可是面對拒不出診的窮醫(yī)生,也沒有辦法。
無奈之下,裴招財說:“古語說得好,醫(yī)者父母心。湯大夫見死不救,總得給個說法吧。”湯笑疾嘆了口氣說:“自我父親去世后,我就發(fā)誓不去縣城行醫(yī)了。”
湯笑疾的父親名叫湯善仁,心地善良,無論病人窮富,他都一視同仁,有錢就給診費,沒錢就賒著,有時他甚至倒貼錢幫病人抓藥。久而久之,湯家也不富裕了。縣城里有普通百姓,也有窮人,家里人生病,往往泅水過河請湯善仁,湯善仁為了救急,只得和來人一起泅水過河。后來裴家橋建好后,病家都會出錢過橋請湯善仁。可是前年有一家人的兒子得了怪病,家底薄,久治不愈,連藥也吃不起了。眼看兒子不行了,這家人就泅水過來找湯善仁求救。那時河水不深,湯善仁決定泅水過河,哪知道一腳踩空,被水沖走,湯善仁去世時年紀尚不滿五十。從此,湯笑疾發(fā)誓,不到對岸縣城里出診。
湯笑疾說:“我給你們有錢人出診了,那些沒錢人怎么辦?他們請我,我不去就是嫌貧愛富、見死不救,留個罵名;我去出診,遇到連過橋費都出不起的人怎么辦?我可以自掏腰包,但是這也不是長久之計。所以,一視同仁,都不出診。”
裴招財回去把湯笑疾的話說了,裴父想了想,說:“那就從今往后免費過橋。”裴招財急忙說:“爹啊,那可是一萬兩白花花的銀子啊,你不心疼嗎?”裴父罵道:“你是我兒子,你那點德行都是從我身上傳下來的,你心疼銀子,我就不心疼銀子?可是,病痛不在你身上,你不會體會到痛苦,再說命都沒了,還要銀子做什么?湯笑疾找借口,無非是想逼我們免過橋費,我們正好順水推舟,他落個人情,我們也落個口碑。反正那過橋費每年也收不到幾兩銀子。”
裴招財想想也是,就上門找湯笑疾說:“以后大家免費過橋,湯大夫不用顧忌富人、窮人了,恭請湯大夫上門給老父看病吧。”湯笑疾聽后欣然出診。
裴招財派人四處張貼免費過橋的布告,一時間,四鄰八鄉(xiāng)的百姓都來看熱鬧,橋上人來人往。從此以后,來縣城趕集的人多了,對岸的散集也撤了。裴父的病經(jīng)過湯笑疾診治,吃了幾服藥也好了。
就這樣過了幾年,有一天,裴父身體抱恙,裴招財請湯笑疾出診。開過藥方后,裴招財留湯笑疾在家中一起喝個小酒。
兩人推杯換盞,話就多了起來。裴招財感嘆地說:“湯大夫,這世上的事情還真說不透。想當(dāng)年,我花錢建橋,舍不得白花花的銀子,非要收費,結(jié)果沒幾個人走,不但建橋費沒有收回來,店里生意也跟著下滑,而虧損的銀子能建兩三座大橋了。后來,免費過橋了,看起來我損失了一萬兩建橋費,可是我那幾個店的生意卻好得出奇,每年的利潤是原來的兩倍多。這幾年,多賺的銀子可以修好幾座大橋了。”
湯笑疾笑呵呵地說:“舍得舍得,這就是有舍才有得啊。”
裴招財點點頭說:“確實如此!我在橋上舍了,卻在生意上大大地得了。”
后來,裴招財找了個石匠,把“裴家橋”改成“舍得橋”。他還在橋兩邊的亭子里擺上大缸和鍋爐,免費供應(yīng)茶水。那些南來的北往的、挑擔(dān)的趕車的,都可以停下來灌個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