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稻谷的易麻雀-人與社會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陶淵明的詩里面,有多少云朵的姿態,多少鳥的翅影!清晨,在雞鳴中醒來,村莊中鳥群婉轉地鳴叫,倒像是在公雞昂揚的進行曲中和諧的絲竹之聲。一群鳥站在樹上、站在朝陽中的樣子是有意思的,太陽再升高一點兒,它們就一下子飛起來,向天上盤旋著飛遠,等到晚上才回到村里過夜。
打谷場上收稻的時候,草垛上常集一群麻雀,見到人來,就卷席一般地跳起來,往前幾十米,又落下來,也是非常有意思的。所以打下的新稻谷曬場的時候,都要有人來看著,免得鳥兒們落下來。可是這些小鳥,又能吃掉多少稻谷?而且田野上生長的稻米,也有它們的一份吧——它們也勤奮地啄食過水稻稈上的蟲子啊。
麻雀是容易捉到的。它們樸素、盲從、輕信,對世界又少警惕。掃出一塊地來,撒一點麥子,上面支一只簸箕,一會兒即可網羅到好幾只麻雀。四五月小麻雀由蛋里孵出,由一個溫和的肉團變成嘴角嫩黃、張開小翅膀躍躍欲試的家伙,也隨時會被孩子們由屋檐下掏出來做玩具。最簡便的辦法是在夜里,拿著手電筒,到樹林中間,即可將還在睡夢中的麻雀像石頭一樣撿到口袋里去。
不過麻雀卻好像從來沒有因為這樣的羅網而減少過。它們不停地下蛋,在窩里養出不明世事的小麻雀,天災也罷,人禍也罷,與我們一樣,對這村莊有深深的依戀。即便是我們由這個村莊消失,一個一個地卷入城市的懷抱,它們也會留下來吧,對著地平線上的城鎮冷冷地一瞥,低下頭接著啄食大地為它們生產出來的種子與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