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Kitty的成功-成功之鑰
日本三麗鷗公司在1974年推出了一款小錢包,上面有只卡通小貓,圓圓的臉蛋,沒有嘴巴,左耳扎個蝴蝶結,還有一截小尾巴,就這樣一只小貓,卻為版權公司創造了5億美元的利潤,也為獲得授權的公司賺取了幾十億美元的收益,她的名字叫凱蒂貓(HelloKitty)。
當時這個系著紅色蝴蝶結的小白貓,并不太讓公司老板信太郎喜歡,公司幾乎沒有做任何市場測試和廣告宣傳,只要是不給她可愛單純的形象抹黑,任何公司都可以給予使用授權。公司曾向日本超過500家公司以及海外的數百家企業進行授權。這樣的一種銷售策略,令凱蒂貓的商業價值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其獨特的形象出現在約2。2萬種不同的產品上,暢銷40多個國家。就這樣,凱蒂貓一發不可收拾地流行起來了。
凱蒂貓沒嘴巴、不說話,一方面代表了日本人少說話多做事的管理層特質,還代表了“靜靜地牽著你手,不需顧客發聲,也會主動地支持你及幫助你的設計理念”;凱蒂貓頭上永遠打著蝴蝶結,代表著友誼,也就是團結、團隊精神;凱蒂貓讓人感到“可愛”,那是盡量令人想親近你的感覺。三麗鷗要求員工遇到任何爭執的時候,也盡量罵不還口。
沒有嘴巴的凱蒂貓賦予了消費者想像的空間,容許人們將自己的情緒投射到凱蒂貓身上。換句話說,這副沒有表情的貓面孔,人們可以隨意解讀她的想法。你今天想凱蒂貓是快樂的,她就是快樂的;若是你今天心情不好,凱蒂貓就是憂郁的。這種角色替代,容易讓人感覺她是親密的伙伴。
凱蒂貓出名后,三麗鷗還是很少花錢去做廣告,而是采用全方位行銷的概念,這只塑料錢包圖案上的無名小貓,被印在每一種你可以想像的產品上,搖身一變成為在全球賺到盤滿缽滿的可愛偶像。
如今,凱蒂貓已經快40歲了,這只沒有嘴巴的小貓還在繼續微笑著,可以說,凱蒂貓現在已經不是一個形象的名稱,而是一種生活態度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