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變成財富-生活錦囊
小時候聽老師說,一個人要抵達成功,要善于把別人的經驗變成自己的財富,做一個有思想和有創造性的快樂之人。我問老師怎樣才能吸取別人的經驗,老師說,比如打造名牌,別人做了狗不理包子,你絕對不能做狗不理餃子,借鑒經驗,要的是內容不是形式。我聽了似懂非懂地繼續問老師,有人把寂寞變成財富,在寂寞中靜思,在寂寞中沉淀,在寂寞中審視發掘自己,在寂寞中臥薪嘗膽成就大事。老師聽了顯然不悅,他說只聽說過把創意變成財富,把智慧變成財富,把別人的哲理變成自己的財富,從來沒有聽說過把寂寞變成財富,你真是不可教的犟驢。幾天后,我真拿了一本書給老師看,上面的文章就是那么寫的——把寂寞變成財富。老師無語了,于是我想,老師開導我們的時候,怎么沒有想過他并沒有財富,窮得上個月薪水用完了急著下個月發餉呢?
我的一位作家朋友最會講故事,他說美國著名喜劇演員戴維·布瑞納,中學畢業時看著別的父母給孩子買新衣服、新車子,自己父親卻給自己一枚硬幣,讓他買一張報紙,然后在招聘廣告欄找一份工作。布瑞納成名后說,父親給他的那枚硬幣,讓他懂得父母最有意義的給予,不是一點點一次性的有限財富,而是讓孩子懂得把自己變成再生財富的信心和能力。作家朋友還說,李嘉誠的父親去世早,因家庭貧寒,他14歲輟學就在茶樓打工,可是他還在夜晚的油燈下苦讀書,一本《辭海》被翻得發了黑,沒錢買書只能買舊書自學,為了學廣州話和英語,他幾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在路燈下、公交車上、打工的茶樓里……李嘉誠成功了,父母沒有給他什么,他靠知識創造財富的經驗傳為佳話,而且令世人瞠目結舌。我的那位作家朋友也是個窮光蛋,他靠稿費生活得舉步維艱,可是他說這些話時卻底氣十足。
在古董市場溜達,經商的老板對我說,讓你們家的古董變成你的財富,珍貴的藏品經過交易后,才能讓你搖身一變成富翁了,名家的字畫幾百萬一張,精品陶器尤其是元青花可拍到上千萬,還有翡翠玉器、竹簡牙雕、田黃雞血、金銀青銅器、紫檀黃花梨……我告訴他,我們家七代貧民,父親傳到我手上只有一把銅勺,可是不小心還給弄丟了。老板聽了搖搖頭,再也不答理我了。
有一天我走進菜市場,看見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太太在賣菜,聽說她一生勤勞節儉,為三個兒子買了房子,讓他們先后成家立業。可是老了還閑不住,她說上街賣菜,賺點錢給孫兒娶妻買房子,為兒子們減輕負擔。我聽了,內心頓時有一種痛感,我想,是老人把自己變成財富,還是年輕人應該把自己變成財富,這是一個無窮無盡的大課題,因為財富不只是金錢,更多的有意義的財富,還是人類的心靈和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