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青-心靈雞湯
“看青”就是看守正在結實或還未成熟的莊稼,以防偷盜或動物損害。看青應該是特定時期的特定職業。在我們這些地方,沒有什么野獸;在人都填不飽肚子的年代,更不可能有什么家禽。所以,“看青”其實就是“看人”。有生產隊的時候,看青是一件最體面的事。
五爺就是個看青的人。記憶中的五爺,永遠穿一身發白但整齊的軍裝,挎一桿陳舊卻锃亮的獵槍,一雙禿鷲似的眼睛似乎從來就沒閉上過。村子里沒有誰看到五爺笑過。五爺是一個恪盡職守的看青人,凡是偷盜莊稼的,沒有誰不栽在五爺的手里。在人們眼里,五爺不是一個人,而是一頭兇悍的野獸,或是一臺不知疲倦的機器。
小麥還是一如往常地抽穗,大豆還是年復一年地結莢。但是人們卻越來越填不飽肚子,餓死人的事時有發生。野菜吃光了,就摘樹葉;樹葉嚼完了,就啃樹皮,甚至黏土。到田里偷莊稼的人越來越多。這倒讓五爺有點顧此失彼了。抓到的人越多,五爺就越發地迷糊了。直到這一天晚上,五爺抓到了一個人,一個女人,一個本村最羞怯嬌弱的女人——蓮花嫂。
那一刻,兩個人都呆了。蓮花嫂懷里的玉米棒子撒了一地,然后就開始慢慢地解自己衣服的扣子。在五爺眼里,蓮花嫂白潤細滑的身子發出逼人的光亮。五爺閉上了眼睛,無力地揮了揮手:“你走吧,我什么都沒看到。”蓮花嫂走了,留下了一地的淚珠兒和一句話:“大人可以餓死,但孩子是無罪的。人都不在了,還要糧食干什么?”那一晚,五爺想了許久。五爺小心翼翼地把地上的玉米棒子拾起來,做賊似的扔進蓮花嫂的院子里。
從此,五爺就像換了一個人,整天暈乎乎地斜著眼睛。看見有人在地里“拿”東西,他總是偷偷走開,仿佛做虧心事的是他自己。更多的時候,五爺把自己的口糧送給那些行動不便的人。那個年代里,凡事都沾著“公”字。公家的就意味著誰都有份,誰又都無份;誰都可以管,誰又都可以不管。沒有誰真正在意你地里到底收了多少糧食,關鍵只看你有沒有膽量報一個令人心驚的糧食產量。
五爺死了,五爺是餓死的。餓死的五爺就斜躺在自己看護的莊稼地頭,累累的作物,觸手可及。但五爺直到餓死也沒有向自己看護的莊稼伸一個指頭。五爺用自己的死詮釋了一個看青人的無奈和尊嚴。
在那個年代,親人接二連三地離開讓人們變得麻木。活著的人總是冷眼瞅著不再活的人,以為下一個就該輪到自己,五爺的葬禮卻很隆重,村子里的人幾乎都來了。幾十個男人抬著沉甸甸的棺材緩緩地走,后面是一長串慟哭的人。
直到現在人們還說,如果沒有五爺,當時村子里恐怕連抬棺材的人都湊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