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往事|“好爸爸們”,你寵愛小公舉的方式,很可能就是一部恐怖片的故事線索
做父親的請注意了,
這些電影將幫你重新思考對待女兒的方式。
你會發現,
那些“充滿保護欲”的父親
很可能養出那種最需要保護的女兒,
她們總是讓自己深陷險境,
以柔弱的聲音呼喚一位戲精附體的英雄
去拯救她。
● 電影 《奪命之愛》劇照每個孩子與父親或母親之間的關系,都存在一種特別的味道。這些味道沒有任何兩種是相同的。它們催生了浩如煙海的心理學書籍,把人們送往咨詢師的辦公室、流行文化現場以及各種各樣的藝術形式當中。
身為父母的人都有一種潛在的共同心態,那就是想到“自己可能正在毀掉這個無條件地愛著你的小人人”時的無以名狀、無法承受的恐懼。你孩子圓鼓鼓的小臉,清澈的眼睛,大到讓身體常常失去平衡的腦袋,和他們小小的個性,也許正在被你污染著——你從未處理過父母讓你經歷的那些鬼扯,所以現在只能把它們傾倒進孩子的世界里,因為你不知道除此以外還能怎么做。
如果你遇見一位完全不擔心自己會把親子教育全盤搞砸的父母,你應該報警,這個人要么有精神病,要么是個大壞蛋,必須把他/她抓起來。
● 電影《靜水成》劇照世界上存在著幾種典型的親子關系故事:亦正亦邪的父親和他的兒子;親如兄弟的父親和兒子;兒子和為他驕傲的母親;“媽寶”兒子被霸凌……母親和女兒有著她們自己的聯結方式,如同父子關系的鏡像:親如摯友,或相愛相殺。
還有一種,我們想重點談談:父女關系故事。
我們單拎出“爸爸與他的小公主”這一類型,是因為馬特·達蒙實在演技出眾,他就算扮演一塊美國肉片都能演得惟妙惟肖,令人信服,掏錢買票。他的電影《靜水城》旨在嘗試講述父親對女兒的愛,大到能夠沖破多少橫亙在兩人之間的謊言,并以舍棄多少自己的生活作為代價。它也許可以稱得上是一部好電影,但放眼一望它的周邊,便成了一部爛片。這個我們后面再細說。重點是,馬特·達蒙飾演了一個“好爸爸”。
《奪命之愛》
大多數的爹都認為自己是個好爹,尤其是那部澳洲恐怖片《奪命之愛》中愛女心切的爸爸,埃里克·斯通先生。這個迷人的男子隨時準備著為自己女兒的快樂赴湯蹈火。如果有錢,他會給她買來可愛的小馬駒,開盛大的派對,讓她成為校園萬人迷。但斯通先生家沒什么錢,他的閨女勞拉在學校也沒什么人氣,但這都沒能減損她邀請校草布蘭特作為她畢業舞會舞伴的自信。布蘭特拒絕了,因為人家是有女朋友的人啊。勞拉忍受了這份冷冷的拒絕……一下下。
布蘭特獨自一人去爬山,吊在懸崖邊臨風聽音樂時被人重擊昏迷后帶走,醒來時,發現自己被綁在了勞拉和她爸爸埃里克先生的廚房里。很顯然,勞拉對他的拒絕相當不爽。為了讓女兒開心,埃里克先生綁架了這小子,將其束縛在一把椅子上,刺穿了他的雙腳讓他插翅難飛,并讓女兒勞拉向他喉部注射漂白劑,讓他無法叫喊或發出聲響。這還只是個開始。
為了自己的閨女,有什么事當爹的干不出來?
《女巫》
把時間線往過去推一推,在這個地球的另一邊,我們又能找到這樣一位父親,正在為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大女兒托馬辛感到頭疼。電影的名字叫《女巫》,故事發生在1630年的美國。彼時白人僑民離開英格蘭來到新大陸定居,圍繞著共同的宗教信仰建立起社群。這位名叫威廉的父親與自己村莊的宗教領袖在信仰上發生了分歧,于是帶著全家離群索居,住到了一片巨大、深邃而黑暗的森林邊上。
托馬辛對這一決定導致的生活方式變化非常不感冒,但她也在努力幫助全家把日子過好,直到她尚在襁褓中的小弟弟在一次躲貓貓游戲中突然失蹤。
全家人都意識到,孩子的失蹤完全講不通,除非森林里住著女巫。又或者,這棟房子里就住有女巫?又或者,他們年幼的雙胞胎暗中跟魔鬼撒旦締結了盟約?
作為父親,威廉盡職盡責,他和他的一家都真心相信超自然造物的存在,并活在一種持續的、對邪靈、鬼附身及上帝審判的恐懼中。他們也相信篤信宗教的靈魂必得賞賜,不管怎么樣他們都一定會得到足夠的玉米來捱過嚴冬。所以,當生活被孩子的失蹤一股腦扔進了絞肉機后,威廉撐不住了。因為托馬辛是家中的長女,也是家中對生活意見最大的一位,她成了父親內心因無能而產生的困惑、憤怒的重點發泄對象。
《楊之后》
最差父親獎,將頒發給科林·法瑞爾在《楊之后》中飾演的這位爸爸。往好里說,為了讓女兒學習關于中國的趣味知識(因為女兒是從中國收養的),他為女兒購買了一臺人類想象能力范圍內技術最先進的人工智能,一個叫“楊”的小哥哥。但我的天吶!你開什么玩笑!這個主意糟透了!
一個人形智能生物本該永遠都用不壞的,但電影并沒有照搬這個常識——爸爸買的這個小哥哥,居然是二手的,結果用了幾年突然就掛了,就像這個故事世界里所有二手的小哥哥那樣。這搞碎了他女兒的心,他血肉之軀、真材實料的女兒。當然會這樣啦!跟她從小一起長大的楊,就是她的親哥哥啊!
對于女兒來說,愛著她的、朝夕相處的親哥哥突然死了,這是真正的人生主干創傷,為了教孩子學些莫須有的小常識——比如熊貓喜歡吃竹子,茶的故鄉在中國,給孩子買個會掛掉的人工智能小哥哥……哥們兒,你咋想的?!
導演的發心是對的,而電影也十分感人,斜刺里殺出一曲《盛夏的果實》堪稱定點打擊中國觀眾的催淚神彈。對它中肯的評價是:這是一部好電影,雖然整個故事都被人物的最重大、最壞決定搞得很疲軟——真的,人要是蠢到這份兒上,遭到這種報應也不大值得同情。
(我知道,我知道,楊本不該就這么像第一只家養寵物一樣說掛就掛的,但我還是想問,一個能被大量生產的人工智能假哥哥該不該買?你說呢?)
《靜水城》
說回到《靜水城》。馬特·達蒙飾演一名肌肉男,就算被一輛卡車碾過仍在行走,觀眾也不會太驚訝,因為他們的腦細胞早就在看一部馬特·達蒙電影的過程中全軍覆滅了——這么說人不太公平,重來——他所飾演的這名男子來自靜水城(誰在乎那是哪兒),他的妻子從未現身,女兒也不怎么喜歡他,但他依舊故我地執行任務,在世界和生活中穿行。
重點來了,他的女兒因被指控謀殺,在法國身陷囹圄,她說她是冤枉的,爸爸達蒙去探監,發現或許兇手另有其人,于是,他開始東奔西跑,試圖獨自破案。當然了,他遇上了一位相當友好的法國女伴,是個單親媽媽,也帶著個小女兒。不管怎么說吧,這部電影是關于一位父親愿意為自己的孩子去做什么,去犧牲什么。在法國過一整個夏天?哦,這多難啊,不過沒問題,爸爸愿意!
《靜水城》的問題在于,它不但節奏緩慢,還以臨近尾聲時做出的一些選擇讓前面精心營造的情感建設功虧一簣。
更大的問題在于,這個故事很顯然既是“基于”、也并不基于阿曼達·諾克斯的故事改編的,這個美國女孩因為自己從未犯下的謀殺罪而被送進了意大利監獄,并在經歷了一場漫長的精神折磨后才得釋放。《靜水城》假裝自己在講她的故事,卻改寫了足夠的細節,以避免因侵權而遭到新聞事件當事人的起訴。阿曼達·諾克斯公開譴責了這部電影,確保每個去看它的人都知道這是對她個人經歷的盜用,而且她對此很生氣。這很可能把這部電影給毀了,它也活該被毀,影片本身的品質也沒給自己爭到一口什么氣。
一段認真的討論
饒是如此,它還是讓我們看到,一位父親愿意為照顧女兒而擺上自己的一切,這本身就很感人。但我們也應該繞到另一個角度去想想:看到這么多小公舉被強大、健壯的爹滴保護、拯救著,你真的還不煩嗎?男權思想是邪惡的,男人們把自己的女兒養育成嬌嫩、無助、為被寵愛而活著的花朵,完全要靠爸爸赴湯蹈火才能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下去,這種敘事意圖再明顯不過了。全世界的男人都在以這種貌似高尚的名義確保一件事,就是女人必須在人生各個方面都比他們弱,并在她們對此提出“為什么”的問題時怒火中燒,在她們要求改變的時候勃然大怒。
在以上提及所有關于父愛的影片中,只有一位父親教會了他女兒說,你去,趟平這個世界,讓你自己美夢成真。只有一位父親所做的努力指向了自己女兒的未來。
這就是埃里克·斯通先生,那個極盡綁架、謀殺、私刑之能事的變態。他懂,他知道,他的女兒并不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脆弱小花朵。她需要正確的引導。是的,但她多么充滿有力量!假以對權力嫻熟地運用,她可以統治世界,并把電鉆鉆入讓她不爽的男人的前額。
● 電影《奪命之愛》劇照這樣想想你難道不害怕嗎:“充滿保護欲”的父親很可能養出那種最需要保護的女兒,她們總是讓自己深陷險境,以柔弱的聲音呼喚一位戲精附體的英雄去拯救她。不信你去看看,即便不是父女關系,這樣的“父親”和“女兒”也遍地都是,強壯的男人照顧著軟弱的女人,為了讓自己在拯救其脫離水火時,才顯得比較像個爺們兒。
就像那些大制藥廠為了賣掉囤積滯銷的藥,用市場營銷技巧制造本不存在的疾病一樣。
如果所有的“好爸爸”都在養育弱爆的女兒,那就到了對“好爸爸”給出全新定義的時候了。那些說“女兒就是用來寵的”的“好爸爸”,真的有想過“用來寵”的東西叫什么嗎?貓狗才是用來寵的。如果你不希望有一天自己女兒的心被滿嘴“老婆就是用來寵的”渣男以禮物鮮花廚藝甜嘴買走,請現在就停止這種無稽之談,把你的女兒當作一個人來對待。
還記得《海扁王》嗎,一個年僅10歲的小女孩穿著防彈衣跟爸爸玩被射擊、彈飛的游戲、單手玩著蝴蝶刀把毒販放進微波爐的種種畫面,不但讓這部小成本英國片名聲大噪,還讓克洛伊·莫瑞茲年少成名、且至今難脫“超殺女”深入人心的形象。大老爹讓自己的女兒錯過了(公主夢般的)童年,從小學習十八般武藝繼承衣缽終成一代俠女,好跟他一起伸張正義打擊犯罪。這也許在另一種“好”的方向上走得有點過了,但作為女兒,超殺女一定會說:“你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爸爸。”
● 電影《海扁王》劇照所以,請注意系統更新,否則,你的兒子很可能會被羅拉·斯通這樣的女同學綁架,只能巴巴地等著超殺女去營救他們——那些好爸爸,很有可能會讓未來的世界屬于他們的女兒。
● 電影《奪命之愛》劇照撰文:王安安 & Justin Saucedo
新媒體編輯:WH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