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經濟學-成功之鑰
1903年,一個名叫金坎普·吉列的人受到釘耙啟示,開發出了一種T型刀架加刀片組合的剃須刀。產品生產出來之后,他開始著手定價格。通過了解,吉列知道人們去理發店一次需要花10美分,而在市面上已經有的一種安全剃刀,最便宜的也要賣到5美元,大部分人根本用不起!自己的定價多少合適呢?
算算自己的生產成本,吉列也為難了:一個刀架需要2。5美元的成本費,一個刀片也需要1美分。按照這樣的成本來計算,自己的剃須刀就算不賺錢,價格也相當于市面上賣的安全剃須刀的一半,估計很多人還是難以接受。
經過細細估算之后,吉列決定:以55美分的價格賣掉成本是2。5美元的刀架;而以5美分的價格賣掉1美夫婦成本的刀片。關鍵的是,吉列設計的每個刀片只能使用6~7次。這樣的定價,消費者的計算方法就是:刀架是一次性購買,價格便宜且可反復使用;而每個刀片雖然售價5美分,但可以使用到6~7次,每次刮胡子的費用還不到1美分!
而吉列卻是這樣計算的:雖然我的刀架虧本賣給你,但是之后,您還得回來買的我刀片!
這個做著“虧本”買賣的吉列從這個組合中賺了一筆又一筆可觀的財富。刀架加刀片組合的這個模式從那個時候開始,在商界廣為應用,被稱做是“免費經濟學”。目前,吉列的這種傳統產品仍然廣受歡迎,在每年的銷售額當中,這個組合產品大約會獲得40億美元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