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沙曼之死-人與社會
2005年1月22日,星期六,德國慕尼黑市陰霾密布,寒冷異常。這么惡劣的天氣卻擋不住一萬多市民自發地走上街頭,不約而同地去參加一個陌生人的葬禮。許多人淚流滿面,悲痛不已。是什么人能讓冷靜、理性、惜時如命的德國人在冬天的星期六走出家門呢?
死者是德國著名的形象和時裝設計師,名叫莫沙曼,64歲,于2005年1月14日在自己的豪宅中被殺身亡。
莫沙曼于20世紀60年代進入時裝界,先在巴黎為著名國際品牌工作。1968年在慕尼黑開設了自己的時裝店,由于匠心獨具,很快成為德國名流光顧的場所,包括施瓦辛格在內的許多社會名流都是他的顧客。此外,他還為許多跨國公司(如:麥當勞、雀巢)和連鎖酒店設計紡織品,他設計的絲質領帶更是聞名遐邇。除了時裝以外,莫沙曼還涉足房地產、餐飲業和廣告業務。他是德國的名人,擁有超過1300萬歐元的財產,他獨特的發型和手持小狗的形象幾乎成為慕尼黑上流社會的象征。
莫沙曼同時也是一位樂善好施者。他捐資建立了“流浪者之光”協會,以幫助無家可歸者;他向露宿街頭的窮人分發食物;他還是慕尼黑“酒癮急救中心”(一個幫助酒鬼和他們的家庭的機構)的名譽負責人。
2005年1月14日晚,莫沙曼來到慕尼黑火車站找了一個25歲的伊拉克男妓,完事以后,他卻認為2000歐元嫖資太高,不愿意支付。男妓急了,于是用電話線將莫沙曼勒死。
莫沙曼死后,通過媒體的紛紛報道,人們漸漸了解了莫沙曼真實的另一面:他對待員工也不像電視上表現的那么和善,他經常光顧紅燈區等等。莫沙曼在這個世界上只與兩個異性有深厚的感情,一個是他的母親,他非常依戀他的母親并一直與她生活在一起,直到她去世;另一個是他的小狗,一條美麗的叫Daisy的母狗。除此以外,他沒有親人,沒有朋友,沒有愛好。
如果按中國人的是非觀和價值觀,他的死,完全是咎由自取,死不足惜。可是德國人卻不這樣認為,他們說:“不管他干了什么,他已經死了,這是最悲慘的!”
德國人將社會公德和私生活分得很清楚,也就是將公民和個人的準則分得很清楚。莫沙曼作為一個公民,他遵紀守法,心地善良,樂善好施。他的私生活,雖然不光彩,但那是他的私生活,不妨礙公眾的利益。在莫沙曼的時裝店前,擺滿了社會各界的男女老少送來的鮮花和蠟燭。德國人深深地同情和理解他的孤獨,更看重的是他的社會公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