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給孩子聽的名人故事(十):達芬奇是愛上了作品還是蒙娜麗莎?
一天,佛羅倫薩的銀行家佐貢多登門拜訪達·芬奇,并熱情地邀請達·芬奇去自己家做客。
佐貢多充滿期待地問道:“達·芬奇先生,我是您忠實的粉絲,敬仰您的才華很久了,您在藝術方面的造詣無人能及。不知道我有沒有這個榮幸,邀請您去我家里做客?”
“當然可以,佐貢多先生,被您欣賞是我的榮幸,請您稍等,我收拾一下就出發。”達·芬奇接受佐貢多的邀請后,翻出了許久不穿的正裝,五十幾歲的他雖已略顯蒼老,但稍作打扮后,依舊氣宇軒昂。
達·芬奇隨佐貢多來到了一個環境幽美的庭院,周圍滿是郁金香,紅的,粉的,黃的,橙的......顏色各異,千姿百態。金色的陽光慵懶地灑在庭院的各個角落,一位老人正坐在搖椅上等待,本可以靜靜地沐浴著陽光的他,臉上卻流露出難以遮掩的憂傷。
“岳父大人,我把達·芬奇先生請來了。”聽到佐貢多的聲音后,老人連忙起身,踉踉蹌蹌地走到達·芬奇面前,抓住達·芬奇的雙手,真誠地說道:“達·芬奇先生,我可把您給盼來了。”
達·芬奇見老人的腿腳不利索,示意讓老人坐下來慢慢說。
“達·芬奇先生,冒昧地把您請來,其實是有事相求。我的女兒蒙娜麗莎在前不久痛失了愛女,她為此郁郁寡歡,一直緩不過來。”提起這些遭遇,老人頓時聲音哽咽,“以前蒙娜麗莎最喜歡讓別人給自己畫像,而您的技藝高超,擅長在畫中融入各種情感。我相信,您的畫會是對蒙娜麗莎最好的慰藉,不知您愿不愿意為蒙娜麗莎創作一幅肖像畫?”
達·芬奇還沒來得及回答,一旁的佐貢多就急切地說道:“達·芬奇先生,您是我和岳父一致認同的大藝術家,佛羅倫薩的藝術家雖然有很多,但我們堅信只有您能畫出蒙娜麗莎最美的一面,也只有您的畫能幫助她走出憂傷。希望您能接下這個訂單,酬金方面我們一定不會吝嗇的,肯定會讓您滿意。”
“佐貢多先生,您客氣了,我非常理解您的心情,這個訂單我接下了。”佐貢多的誠懇打動了達·芬奇,達·芬奇繼續說,“我需要先見一下您的夫人,和她進行簡單的溝通,才能開始我的創作。”
“沒問題, 您稍等,我這就去叫蒙娜麗莎。”佐貢多趕忙答應,并叫仆人去請蒙娜麗莎過來。
過了一會兒,一位身材豐滿的貴婦人緩緩走來,雖然她談不上是什么美女,卻如同深邃的古井之水,一眼望不到底,幽深神秘。
佐貢多介紹道:“達·芬奇先生,這位就是我的妻子,蒙娜麗莎。”
“您好!達·芬奇先生。”蒙娜麗莎是一個靦腆的女人,只是跟達·芬奇打了個招呼,就已經害羞得滿臉通紅了。
達·芬奇從未見過像蒙娜麗莎這樣的女人,全身上下都散發著一種天然的魅力,明亮的雙眸還蘊藏著一絲難過。
“夫人,如果時間允許的話,我希望明天就開始為您畫像,在此之前,我需要跟您商量幾件事情。”達·芬奇想了想,繼續說,“第一,我作畫的時間會比較長,請您不要催促,但我保證,最后的作品一定會讓您滿意;第二,您要到我的畫室去,因為那邊的環境是最適合進行創作的;第三,您可以穿上自己最喜歡的衣服,但請不要帶任何裝飾品,項鏈、耳環、手鐲、戒指、頭飾等都不要,您天然的美已經足夠了,不知道我說清楚了嗎?如果還有什么不明白的,您可以跟我溝通。”
“好的,達·芬奇先生。”蒙娜麗莎輕輕地點了點頭,一絲不快從她臉上掠過,但更多的是好奇。蒙娜麗莎開始期待眼前這位大藝術家達·芬奇會如何繪制自己的肖像,要知道蒙娜麗莎曾請很多人畫過自己,還從來沒有一個人像達·芬奇似的,提出這些古怪的要求。
第二天,蒙娜麗莎在丈夫佐貢多的陪伴下,穿著盛裝前往達·芬奇的工作室。而達·芬奇一早就讓徒弟們準備好了各種點心和水果,等待著佐貢多和蒙娜麗莎的到來。
達·芬奇讓佐貢多留在等候室休息,然后,他請蒙娜麗莎進入了畫室。
當蒙娜麗莎走進畫室后,達·芬奇又請她以自己最舒服的姿勢坐好。只見蒙娜麗莎慢慢地坐下來,兩手交叉著搭在腿上,一副知性優雅、溫婉高貴的樣子,使達·芬奇都看呆了。
“先生?達·芬奇先生?我們可以開始了吧?”蒙娜麗莎的聲音打斷了達·芬奇的思緒,達·芬奇定了定神,開始畫了起來。
達·芬奇想要把這幅畫的重點放在蒙娜麗莎的臉部、胸部和手部上,借此突出女性的天然美。這樣一來,蒙娜麗莎的表情就顯得尤為重要。
可是,蒙娜麗莎已經來了好幾次了,都沒能做出讓達·芬奇滿意的表情。達·芬奇心里明白,自從蒙娜麗莎失去愛女之后,她就對生活喪失了興趣,想要讓她的表情做出改變,就要先喚醒她內心的熱情。
這一天,蒙娜麗莎來到畫室,達·芬奇并沒有像往常一樣站在畫架前等她,而是拿著豎琴在彈奏歌曲。
達·芬奇的琴聲總是能觸動人心底隱藏的情感,撥動人心房那根最敏感的情絲。
蒙娜麗莎閉上眼睛,靜心聆聽,這些音符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樣,如泡沫般細膩,又如薄紗般綿密,在蒙娜麗莎的心底注入一池幽香純凈的清水,洗滌著她過往的傷痕。
突然,琴聲停了,達·芬奇對蒙娜麗莎說道:“夫人,您愿意聽我講一個關于自己的故事嗎?”
蒙娜麗莎點點頭,經過幾次的接觸,她早已不害怕達·芬奇了,同時也想多了解這個大藝術家一點。
于是,達·芬奇將自己兒時的故事娓娓道來,他談起了因病早逝的阿爾比拉,說到了寵愛自己的叔叔,講到了不茍言笑的祖父,還有慈祥的奶奶和嚴厲的父親。
“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其實是上帝給予了每個人不同的使命,我想,他們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才離開我的。我們在一起哭過,笑過,爭吵過,也開心過,就夠了。剩下的,就交給時間,而我要做的,就是不辜負他們給我的愛,帶著這份愛,完成自己的使命。夫人,您說對嗎?”
達·芬奇的話讓蒙娜麗莎無比動容,她點點頭,抹去了臉上的淚水。當達·芬奇再次拿起畫筆繪制蒙娜麗莎的時候,蒙娜麗莎的表情亮了起來,雖然她的坐姿沒有改變,但她的雙眼放出了希望的光。
蒙娜麗莎臉上出現了一種令人心醉沉迷卻又神秘莫測的表情,“對,就是這種表情,太棒了!”達·芬奇在心底暗暗地想,他大筆一揮,記錄下了這一刻。
由于達·芬奇還要進行軍事工程師的工作,同時還有其他一些訂單要做,這幅《蒙娜麗莎》進展很慢,從達·芬奇下筆到完成經歷了足足四年的時間。
達·芬奇非常喜歡《蒙娜麗莎》這幅作品,走到哪兒都要帶著它,如果不是佐貢多一直催促著他,達·芬奇根本不想把這幅畫交給佐貢多。
后來,這幅《蒙娜麗莎》成為了達·芬奇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和《最后的晚餐》并駕齊驅。蒙娜麗莎的微笑,給人們留下了強烈又深刻的印象,并引發了大家豐富的聯想。
有很多人想模仿達·芬奇的畫法去臨摹這幅《蒙娜麗莎》,都以失敗告終。蒙娜麗莎的微笑獨一無二,且不可復制,將永遠被人們所喜愛。
雖然《蒙娜麗莎》讓達·芬奇獲得了一些榮耀,可佛羅倫薩的百姓還是對他在米蘭工作并效力17年的事耿耿于懷。一些藝術家表面上跟達·芬奇關系很好,卻在背地里詆毀達·芬奇,說他重新回到佛羅倫薩是別有用心。
達·芬奇苦惱地對徒弟們說:“我本是用一顆真心效忠佛羅倫薩,毫無保留地奉獻自己的全部,可他們卻不理解我,看來這里也不適合我了。”
就在這時,達·芬奇收到了法國總督夏爾·德·阿布阿茲的邀請信,他在信中說,希望達·芬奇能夠到米蘭去,把以前沒能完成的軍事工程做完。這讓達·芬奇感到很興奮,既然這里容不下自己,那就去需要自己的地方,反正是金子走到哪兒都會發光。
于是,達·芬奇收拾好行李,馬不停蹄地趕往米蘭。
總督夏爾熱情地迎接了達·芬奇,他對達·芬奇說:“先生,我十分仰慕您的才華,《最后的晚餐》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把您請回來是我的榮幸。這次請您來,除了要完成當初遺留的工作,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我希望您能為我畫幅肖像畫。”
達·芬奇見自己的才能被賞識,便欣然答應了。重回米蘭的日子,達·芬奇不是在研究科學技術,就是在畫畫,這讓他覺得很滿足。
可是,好景不長,1513年,戰爭又開始了,米蘭再次陷入危機。60多歲的達·芬奇再也經不起戰亂的折磨,兩條路擺在他眼前,要么放棄科學和藝術,要么離開米蘭。
達·芬奇陷入了沉思:“這一次我又能去哪兒呢?現在,最熱門的兩個藝術家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都在羅馬,也許我在羅馬也能找到自己的出路。”最終,達·芬奇決定去羅馬。
遺憾的是,達·芬奇在羅馬又一次被打擊。由于米開朗基羅對達·芬奇的誤會一直沒有解開,導致他對達·芬奇充滿了敵意。
當達·芬奇到達羅馬后,米開朗基羅利用自己是羅馬當下最紅的藝術家的身份,對達·芬奇進行了各種攻擊。他告訴大家達·芬奇是個徹頭徹尾的叛徒,誣陷達·芬奇被佛羅倫薩人趕走后,又被米蘭的統治者看透而遭到拋棄,實在沒辦法了才委身于羅馬。
民眾對米開朗基羅的話深信不疑,聯合起來孤立達·芬奇。可達·芬奇一點也不生米開朗基羅的氣,還毫不吝嗇地表達著自己對米開朗基羅的欣賞。
達·芬奇告訴徒弟們米開朗基羅是難得的藝術家,自己不會因為米開朗基羅的誤解就否定對方的才華,他希望徒弟們能把重點放在米開朗基羅的藝術手法上,而不是他說出的話。
達·芬奇在這種不被重視的境遇下熬了四年,最后,被法國國王佛朗澤斯克邀請到了法國,定居于阿布阿茲城。
達·芬奇在經歷了人生的起起伏伏后,身體狀況越來越差,雙手相繼出現了麻痹的現象,就連畫筆也拿不穩了。
1519年,67歲的達·芬奇病逝,結束了他輝煌偉大的一生。
達·芬奇曾說過:“勤勞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長眠。”
現在的他,這個意大利文藝復興時代的杰出藝術家,將永遠不會被世人所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