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德國奶牛和母雞-新知探索
奶牛和母雞也能感覺到幸福嗎?這個問題似乎問得有點不可思議。可是在德國,那些味道好的牛奶和雞蛋,確實源自那些“幸福的奶牛和母雞”。
德國人飼養奶牛,從牛犢開始就在它的耳朵上打上標記,這樣從一出生就開始跟蹤。奶牛的飼料有牧草、面包、蒲公英、苜蓿等,根據不同的飼養需要進行配食。牧草有干、青之分,干牧草是青牧草收割后曬干,再大卷大卷地貯存起來,然后供奶牛食用。但這種干牧草只給那些所產之奶供制作奶酪的牛吃。“如果牛吃青草,乳酪的味道就不好了。”奶牛場的工人告訴我。
參觀牧區時,我發現德國人還種植了許多蒲公英和苜蓿。正在擠奶的姑娘介紹說:“這也是給奶牛當飼料的。奶牛一般不注射抗生素,也不易得乳腺炎,自然也很少有抗生素超標的問題。”苜蓿是豆科植物,對土壤有改良作用,動物吃了以后對腸胃也有好處,個中道理,相當于我們用中草藥預防家畜疾病。
德國人飼養奶牛,還喜歡放一些小豬與之做伴兒,它們非但不打架,而且能友好相處,因為奶牛和小豬在一起都覺得很舒服。
更有意思的是,德國人在擠牛奶時還給奶牛喂面包,面包是從超市運回的過期貨,可奶牛很喜歡吃。“邊擠奶邊給它吃面包,它感到很幸福,擠出的奶自然也好喝。”擠奶姑娘說這句話時,臉上笑成了一朵花。
同樣,那些味道上佳的德國雞蛋,其母雞們在下蛋時也是“幸福的”。
在德國的超市里,貨架上每枚雞蛋都有一個小標簽,它就是“雞蛋身份證”,上面的編碼由4部分字符組成,“FR”,代表德國。第一部分數字為0到3,代表母雞的不同飼養方式。“3”號蛋是籠中之雞所產,這種雞被認為是“最不幸的母雞”,它一天24小時雙腳只能踩在鐵絲網上,雞籠是一層層的,生活環境惡劣,母雞們互相“打斗”是常事。“2”號蛋是圈養母雞生的,這種母雞可以雙腳踩在大地上,生活環境也比較寬松。“1”號蛋的母雞是露天飼養場放養的,除了可自由覓食外還享用人工飼料,定期打預防針,有固定雞舍。“0”號蛋是“生物蛋”,產這種蛋的母雞生活在大自然中,居無定所,自由覓食,除了生病,這種雞平時也不打預防針。以上這兩種母雞被認為是“生態雞”,也是“幸福的母雞”。
“幸福的母雞”因為飼養環境接近自然生存狀態,所產之蛋品質優,味道好。“0”號雞蛋被認為最健康,也是價格最貴的,通常一盒6個,售價1。7歐元左右。“1”號雞蛋比較健康,一般10個一盒,售價1。2歐元左右。“2”號雞蛋一般市場都有,價格每10個約1歐元。“3”號雞蛋價格最便宜,大約每10個賣0。8歐元。這種雞蛋在市場上較少看到,是很多德國人不愿意購買的。
“味道上佳”的牛奶和雞蛋,從一個側面折射出德國人追求產品質量、重視食品安全的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