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故事(六二七)神木廠
老北京的故事(六二七)神木廠
神木廠在東城區廣渠門外通惠河二閘的南面,現在的地名叫黃木莊。明初永樂皇帝朱棣,營建故宮紫禁城時,曾派人到四川、兩湖、兩廣等地采辦大量上好木料,這些木材經輾轉運輸,最后沿大運河運到北京,堆放木料的地方就是神木廠。乾隆皇帝建碑立亭,刻《神木謠》于碑上。御碑亭就在現在的北京鋼琴廠院內,文革中碑、亭均遭毀壞。
神木自明永樂五年歷經兵火戰亂,文革初期尚在。2000年《北京晚報》發表《北京鋼琴廠搶救乾隆御筆“神木謠”》:“在文革中,北京鋼琴廠決定將殘存的‘神木’鋸成板材,經鋼琴廠的能工巧匠之手,做成了二十張光可鑒人、氣度非凡的條桌,以留紀念?!爆F在,那二十張“光可鑒人、氣度非凡的條桌”在哪兒呢?
《春明夢余錄》記載:“京師神木廠所積大木,皆永樂時物。其中最巨者曰‘樟扁頭’,圍二丈外,臥四丈余,騎而過其下,高可隱身?!边@些大木都是世界罕見之物,難怪后人有詩詠神木廠云:“大木千囷百丈高,東方作鎮記前朝。磈奇猶憶巖阿里,老干亭亭聳碧霄。”
乾隆皇帝曾兩次寫詩盛贊神木。
乾隆八年(1743)寫了神木行。其序為:“都城東有巨木焉,其長六十余尺,其圍臥地蔽騎者,弗相見也。土人稱曰神木。相傳明初建北京時自南方轝致之,以其不中繩墨,故弗用。其皮膚因年久剝蝕,視昔為猶減云。”
乾隆二十三年(1758)乾隆還特制了《神木謠》以志大木:
天三巽一含精腴,深山大澤連林扶。
壽突靈椿忘榮枯,所樂不存屣棄渠。
遠辭南海來燕都,甲乙青氣鎮權輿。
是稱神木眾木殊,春明舊跡久聞予。
便中一覽城東隅,長六丈余臥通衢。
圍乃不可規矩模,巋然騎者能蔽諸。
四百春秋一瞬夫,雨淋日炙風吹敷。
枝干剝落摧皮膚,隙孔瞋菌郁繆紆。
為想懷材昔奧區,凌云概日垂扶疏。
翩集不脛曰人乎,天也將以為貞符。
試看虛中巨查如,堯年貫月歷劫余,
生育盛德釐皇。
巨木神格的誕生總是離不了各種各樣離奇的傳說。相傳,當年,工部尚書宋禮在蜀地馬湖府一帶,發現了大片的原始森林,木材豐富,甚為幸事。但是,一想到此地幽險僻絕,山石崢嶸,人跡不到,虎豹出沒的惡劣環境,一定會使木材外運成為艱難之事,宋禮的臉上也不禁愁云滿布。忽然一日傍晚,大木順水自行漂浮,順流而下,一路之上,木借水勢聲吼如雷,水助木威,巨石為開。這樣的奇事再次為巨木加蒙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后來,皇帝聽說了此事,認為此乃神助,便詔封其山為神木山。
采于各地的木材運到北京后,工部隨即設立神木廠、大木廠、臺基廠、黑窯廠和琉璃廠等五大廠,以作為貯藏材料之所。其中神木廠和大木廠是專門存放木材的地方,而神木廠就是因存放巨木而得名。也許是由于這些木材實在太過巨大,非常罕見,所以,發現巨木的工部尚書宋禮不忍將它們破開,在修建紫禁城的過程中也沒有使用,一直將其存放于神木廠。
這樣的局面一直持續到清代,清代的統治者滿族人進一步深化了巨木的神格色彩。滿族原本就有自己的民族宗教薩滿教,而薩滿教的教義就是原始的多神崇拜。斗轉星移,世事變換,巨大的木頭依然靜靜的停臥,盡管枝干剝落,面目全非,但龐大的身軀依然讓人望而生畏。結合薩滿教萬物皆有神性的教義,可以想象當看到巨大木頭時的震撼程度,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一塊巨大的木頭可以得到人們的崇拜了。
神木是什么木呢?
清阮葵生(1727~1798年)在《茶余客話》稱:“神木廠所積大木多永樂時舊物,木各有名,刻字為記。最大者為“樟匾頭”又曰張點頭,圍徑二丈余。又王二姐,嫌河窄,混江龍等,名朽欄棄,擲對而人立尚不相見。”神木廠所積大木,最大者,當為前文所說的神木,此木名為“樟匾頭”,以名度之,此神木當為樟木。
清道光舉人,學無不精的俞正燮(1755~1840)《癸巳存稿》:“大淸一統志言,神木廠在廣渠門外二里許。有大木,偃側于地,高可隱一人一騎。明初構宮殿遺材也。相傳其木有神。春明夢余錄云,大木,樟也,圍二丈,外臥四丈余,騎而過其下,高可隱身。今見其木長乃六丈余?!庇纱擞^之,此神木是為樟木。
清李虹若的《都市叢載》中直截了當地明言:“其木系金絲楠木”。
民國天臺野叟《大清見聞錄》載:“京師俗傳有五鎮。東方之鎮為黃木廠,其木系金絲楠木,長七丈有奇,圍兩丈余,不知置自何年,覆以廠柵,圍以石欄。清高宗(乾?。┧鶗俚仍谘??!贝苏f也是明指為金絲楠木。
神木之所以神,不僅僅在于大,而在于此木不假人力,可以自行。當時,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大家都會這樣想。這么大的木材,從四川的一個由土司管轄的偏僻地方運到北京,沒有神力相助,是不可能的。所以,永樂皇帝封產出神木的山為神木山,且專門派人到山上立碑建祠祭祀。
今天,有人提出:可以考慮在廣渠門外,惠通河畔,選擇適當地點,重建神木景觀。在木材市場盡可能選擇徑級巨大、干形通直的原木一段,移至該地,并建廳堂一處展放。還可建碑亭一座,放置乾隆親筆書寫的“神木謠”御碑;另建祠堂一處,供奉神木神。
原作者:老樹枯草
原鏈接:http:////s/blog_14204dd260102zfc4.html
聲明:本文內容來自博客作者,如有異議請及時聯系新浪客服。本賬號將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