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刀王的刀鋒傳奇-成功之鑰
鋒利是一種奢侈品,是會上癮的。
鋒利是什么?“香港刀王”陳當(dāng)華說:“現(xiàn)在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鋒利。但是只要找我磨過刀剪,才知道什么叫真鋒利!”鋒利是一種方便,是效率,是享受,是奢侈,更是一種人生的態(tài)度。
現(xiàn)代大工業(yè),使得制造一把家常菜刀十分快捷和廉價,磨刀剪的行業(yè)日漸消失。大多數(shù)人亦得過且過,用刀用剪“能切就行”,對刀剪要求并不高。而陳當(dāng)華磨刀,最低200元磨一把刀,一般是三四百元,也有過千元磨一把刀的,經(jīng)他磨過的刀剪,不但鋒利得可以剃須,而且持久耐用。顧客下了單,一般要3個月才能取貨,可他十平方米的小店依舊門庭若市。
華叔今年77歲,已經(jīng)磨刀48年。他說:“外面磨刀,隨便用砂輪車一下,就是隨便把刀刃磨薄就算。那是‘利’不是‘鋒’。那是會磨壞刀的!刀刃不平整,用不了多久,刀刃就會壞,不是真正的鋒利!”而他是用磨刀石磨,他磨刀剪是一副心機。
華叔工作臺邊的地上,堆了十幾塊磨刀石。他磨一把刀剪,少則五塊石頭,多則九塊石頭。除了開封第一塊是石沙煉制的普通磨刀石,密度只有幾百,后面的都是天然石。他臺上一塊大大的天然石,橫著磨短了,側(cè)著磨,側(cè)著磨短了,再豎起來磨,最后就成了一塊石片。越往后磨,磨刀石的密度越大,直到密度接近4萬的“山心石”,即便是十幾年前購買,也值好幾萬塊錢。第一塊石頭是開鋒,之后就是要將刀刃磨得光滑,最后收口,這才是真鋒利。
一般人磨刀時,會把磨刀石潑上很多水,但是華叔只會用毛筆輕輕蘸一點在上面。到了后面密度高的磨刀石,華叔就只在上面點一滴“高溫油”———防止刀身發(fā)燙。刀身分公母,貼肉的一面叫公,向外的一面叫母,磨法各不相同。公那邊的鋒口向外推,母那邊的鋒口向里拉。磨剪刀比磨刀更難,磨手皮剪最考功夫,為此他定下規(guī)矩:感冒的時候不能磨,因為精神稍不集中就會磨壞了。
他磨了四十八年刀剪,雙手很光滑,居然沒有一塊繭,因為他磨刀用的是阻力。當(dāng)他磨著刀時,他背上都是汗,因為他是全身用力!尤其是磨剪刀,那叫“棉花手”。經(jīng)他磨的裁縫剪,不打滑,四層布一起剪也沒有問題!
剛開始干這一行的時候,華叔要給客人“保證金”:開始別人都不放心把開工的家當(dāng)給他磨,當(dāng)年一把剪刀12塊錢,他給人“定金”20塊,承諾要是磨壞了,就賠20塊錢,人家才愿意給他磨!事實證明華叔認(rèn)真、負(fù)責(zé),手藝絕,后來找華叔磨刀的人逐漸多了起來,華叔磨剪刀足足磨了二十年,才迎來了出頭天,有了自己的鋪位。
如今華叔的名聲可以說蜚聲世界。德國做刀剪的,沒有不認(rèn)識他的。還有一個移民美國的老太太,已經(jīng)90多歲了,還吵著要回香港,就是要華叔磨刀。那太太說:“華叔磨的刀,切肉可以切到紙那么薄,真的非常有滿足感。能擁有一把好刀,真是一輩子的幸事!”
華叔磨的刀凌空削番茄不出水,他說:“要看一把刀是否鋒利,有兩個標(biāo)準(zhǔn)。首先,是削紙。”華叔磨好的一把切肉刀,在柜臺撿起一張報紙,橫著削過去,一條幾毫米的細(xì)紙條就出來了!削頭發(fā),一挨就斷。
鋒利,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是一種事業(yè)追求。你說你喜歡做菜,沒有一把好刀,你怎么喜歡?華叔癡心磨出鋒利的刀,也是一種崇高的事業(yè),是一種人生的享受,正如他說的:“鋒利是一種奢侈品,是會上癮的”。
所謂境界,磨刀如此,做人處事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