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員外為傻兒子娶妻沖喜,新娘:一會兒乖乖聽話,有獎勵
原標題:民間故事:員外為傻兒子娶妻沖喜,新娘:一會兒乖乖聽話,有獎勵
讀民間故事,品百味人生,歡迎觀看月汐醬講故事。
話說古時,河南一帶有一個蓮花鎮,鎮上有個窮小子,名叫李世康,此人自幼失去了父母,是吃著村里的百家飯長大的,長到20歲的時候,家中還是一貧如洗!
李世康看著跟自己一般大的人都已經娶妻生子,心里也是非常羨慕,不過他自己的條件自己是知道的,一般人家的女子是不愿意嫁到李家過苦日子的,因此,李世康整日里唉聲嘆氣,愁眉苦臉!
這一日,李世康去田里干活,將近中午的時候,他拖著疲憊的身體,朝著家的方向走去!
可是走到半路的時候,突然看到當地的無賴李大牛,正在欺負一個文弱書生,李大牛是當地村長的兒子,平日里不求上進,喜歡捉弄人,李世康非常不喜歡這個游手好閑的李大牛!
看到李大牛在欺負人,李世康趕緊跑過去,擋在了那書生的前面,李世康長的人高馬大,李大牛雖然平日里喜歡欺負人,但是他并不敢在李世康面前造次,李世康對李大牛說道:“大牛,你又在這里欺負人,趕緊回家去,要不然的話休怪我對你不客氣!”
李大牛聽了以后有些害怕,于是離開了此地!
李世康看著李大牛離去的背影,轉過身來對那書生說道:“你是什么人呀,我看你面生的很,應該不是我們附近村子里的人吧?”
那書生聽到李世康這么問,對李世康拱手說道:“實不相瞞,在下是上京趕考的書生,今日路過此地,那人走上前來就想打劫我的盤纏,幸虧有你出手相助,要不然的話,我那盤纏可能就會被他給搶走了!”
李世康聽到書生這么說,拍了拍書生的肩膀,爽朗的說道:“原來是這樣呀,我看這天快要黑了,你既然是上京趕考的書生,肯定沒有地方住,不如去我家吧,我家雖然破舊,但是遮風擋雨不成問題!”
書生聽了李世康的話之后,給李世康投來了感激的眼神!
就這樣,書生跟著李世康去了他的家中,在路上,李世康和書生有一答沒一搭的閑聊著,經過交談得知,這書生的名字叫劉子豪,乃是徐州人士,這次上京趕考,是他長這么大以來,第一次出遠門!
李世康把劉子豪帶到了自己的家中之后,給劉子豪煮了一碗熱氣騰騰的面,劉子豪非常感激李世康,對李世康保證說道:“你可真是一個大好人,如果我有幸能夠考取功名的話,我一定會報答你的!”
李世康聽了以后,擺了擺手,并沒有把此話放在心上,要知道,天下學子千千萬萬,又有多少人能夠金榜題名,他幫助劉子豪,也只是出于好心,并沒想著將來索取回報!
第二天一大早,劉子豪辭別了李世康,再次踏上了去往京城的路!
李世康送走劉子豪之后,每日里依舊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夫生活!
這一日,李世康像往常一樣,在田地里干活,突然聽到鄉里鄉親們說新的縣太爺上任,大家都想去看看新縣太爺長什么樣子!
李世康聽到此話之后,也非常好奇,于是跟著鄉里鄉親們去大街上看新任縣太爺!
由于街上的人太多了,當時天氣又特別炎熱,李世康在街上等了好一會兒,都沒有看到縣太爺騎馬游行,李世康等的有些不耐煩了,于是便先行回家了!
回到家后不久,李世康聽到自家的院子外面吵吵嚷嚷的,出門一看,原來是許久未見的劉子豪,此時的劉子豪和原來大有不同,只見他身著官服,身后跟著一班衙役,劉子豪一見到李世康之后,笑呵呵的說道:“李兄,不認識我了嗎?”
李世康怎么也沒想到,新任縣太爺居然就是當初的書生劉子豪!
他把劉子豪請入了家門,劉子豪和他在房間之中聊了好長時間,這才走了出來!
從此以后,李世康的家中門庭若市,鄉里鄉親們都知道,李世康是縣太爺的好朋友,都來給李世康送禮,剛開始的時候,李世康并不接受,但是由于送禮的人越來越多,李世康也慢慢的開始收禮!
再到后來,李世康靠著大家送給他的禮物,換成了一些錢,作為本金開始做生意,由于李世康和縣太爺,劉子豪的這層關系,所以他做起生意來如魚得水!
短短幾年時間,李世康在當地的生意越做越大,最后居然成為了城中數一數二的大富商!
富起來后的李世康,娶妻納妾,日子過得非常不錯!
慢慢的,李世康越來越有錢,他也變得越來越冷血,李世康的家中山珍海味無數,可是卻寧可倒掉,都不愿意施舍給貧苦的乞丐吃!
當地的人們,都對李世康敢怒不敢言,畢竟有著縣太爺的護佑,普通的老百姓根本不敢動李世康分毫!
或許是因為為富不仁的緣故,李世康從娶妻納妾之后,妻子和小妾為他生下五個女兒,女兒們都是個個漂亮溫柔,可是李世康卻一直憂心于沒有一個兒子!
隨著女兒們一個個嫁人,李世康更加覺得有些孤獨,這一日,下人來報,說是李世康的妻子,又懷有身孕了,李世康聽了以后非常高興,他盼望著這一胎是個兒子,于是日日在佛前禱告!
十個月后,李世康的妻子果真為李世康生下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兒子,李世康看著這個兒子,非常高興,他給兒子起了乳名叫元寶,并且在城中大擺筵席,為兒子慶生!
自從兒子出生之后,李世康每日喜笑顏開,不過很快的,他就感覺到了兒子的不對勁,按理來說,孩子一歲多,大部分都會咿呀學語了,是他的兒子已經兩歲了,還是吃了睡睡了吃,連爹娘都不會叫!
剛開始的時候,李世康以為是孩子語癡,也沒有太過在意,可是他看到管家的兒子已經完全會說話了,自己的兒子卻只會喊爹娘!
元寶長到十歲的時候,每日除了要吃要喝,其他一概不知,李世康看到唯一的兒子癡癡傻傻,于是花了重金請便了神醫,為兒子查看身體,可是請了很多大夫都無濟于事!
無奈之下,李世康只好把希望寄托到神靈身上,每月初15都會去廟中祈福,保佑兒子能夠早日恢復正常!
這一日,李世康聽管家說,城外30里地有一個寺廟,非常靈驗,于是他趕緊叫上下人,坐著馬車去了城外的寺廟!
李世康在城外為兒子祈福之后,又添了香火錢,隨后,他在寺廟之中抽了一簽,他把抽到的簽交給了住持,詢問兒子的事情,坐車看了簽中的內容之后,雙手合十對李世康說道:“阿彌陀佛,倘若了你能為這孩子娶個媳婦,沖沖喜,到時候或許能讓你兒子恢復一些心智!”
說完之后,住持拿來紙筆寫了字,遞給李世康說道:“你按照這個生辰八字找,如果能找到這女孩的話,讓她嫁給你的兒子!”
李世康聽了以后,謝過住持,就這樣下山去了,住持看著李世康下山的背影,微微一笑,口中喃喃的說道:“傳說中的李員外也不過如此,居然如此好騙!”
回到家后,他把這生辰八字交給了管家,讓管家出去尋找和這生辰八字相同的女孩!
一個月后,管家興沖沖的跑過來對李世康說道:“老爺找到了,找到了,這些天來,我天天跑出去尋找,可算是被我給找著了!”
說完之后,管家遞給了李世康一個紙條,李世康打開一看,直接上面寫著一個地址,管家告訴李世康,城北城隍廟后面的那個村子,有一個老秀才,他的女兒劉秀蘭今年15歲,這老秀才家中一貧如洗,只有他們父女二人相依為命,由于每年都要科考,所以老秀才到處借錢,可惜他天資有限,考了半輩子科舉,卻止步于秀才!
李世康聽到此事之后,趕緊帶著下人去了城北城隍廟后面的那個村子,根據管家的指引,他們一行人來到了劉秀才的家中!
劉秀才看到城中有名的李員外,來到了自己的家中,非常吃驚,趕緊把李員外請了進來,讓女兒劉秀蘭招待李員外!
李員外怎么也沒想到,劉秀才的女兒劉秀蘭居然如此漂亮溫柔,他心里想著,如果此女子嫁給兒子為妻的話,那可真是祖上積了德了!
不過雖說李員外心中這么想著,但是他肯定不會把他心中所想的事情表露出來,畢竟誰也不愿意嫁給一個傻子為妻!
李員外看著劉秀才,手里捧著書籍,于是笑呵呵地對劉秀才說道:“早就聽說你博學多才,只是時運不濟,所以屢試不中,知道你愿不愿意來我的府上做個賬房,我付給你,每月一兩銀子的工錢!”
劉秀才聽了以后,瞪大了眼睛,要知道一兩銀子可是普通人家一年的開銷,他怎么也沒想到,李員外居然會如此的慷慨大方,若是能在李員外家做賬房,那么他很快就能攢夠上清趕考的盤纏,于是連連點頭說道:“我當然愿意了,多謝李員外的抬愛!”
李世康走了以后,劉秀才的女兒劉秀蘭走過來,對父親說道:“爹,俗話說的好,天上沒有白掉的餡餅,這李員外平日里對待下人苛刻至極,怎么會如此好心開出這么高的價格,讓您去她家做個賬房呢,我看此事必有蹊蹺!”
劉秀才聽了以后,滿臉不高興的對劉秀蘭說道:“你這小丫頭怎么這么多的心眼呢,所以說,城中的百姓對李員外的評價并不高,但是我倒覺得他是個和藹可親的大好人,就不必操心了,明天我就去李員外的府上,若是真的有什么問題,大不了我不干就是了!”
劉秀蘭看著自己,勸不動父親,于是也不再說話!
第二天,劉秀才如約來到了李世康的家中,咱家把他帶到了賬房,到了賬房之后,賬房的那些小伙計都對劉秀才恭敬有家,一天下來,劉秀才悠閑至極!
晚上回去之后,劉秀才對女兒劉秀蘭說道:“我今天去李府,并沒有發現什么異樣,從明天開始我就要踏踏實實的去李府做工了!”
劉秀蘭聽了以后,也放下了懸著的心!
就這樣,劉秀才每日去李府做賬房先生,一轉眼,一個月的時間過去了,按照當初的約定,那一日,正是劉秀才領工錢的日子!
可是就在,劉秀才哼著小曲,正得意的時候,管家帶了幾個下人,突然怒氣沖沖的走了進來,看到劉秀才之后,就讓下人們把劉秀才五花大綁了起來!
劉秀才又驚又怕,趕緊詢問,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
只見管家此時冷哼一聲說道:“昨天晚上我們夫人的夜明珠不見了,聽府中的下人說,昨天晚上你經過了夫人的房間,并且,鬼鬼祟祟的,究竟是也不是?”
劉秀才聽了以后,趕緊解釋說道:“這可真是天大的冤枉呀!昨天晚上我剛準備回家,府中的趙小四拉著我去喝酒,我平時不勝酒力,但是他熱情邀請,我不好意思拒絕,所以跟著他去了,喝完酒之后天已經黑了,我一時沒留意迷了路,我知道府中女眷眾多,所以這才怕被別人看到,引起不必要的誤會,我可真的沒有偷什么夜明珠呀!”
此時,管家并沒有聽劉秀才的解釋,他冷笑一聲,說道:“這么說你也承認,曾經經過夫人的房間了?”
劉秀才此時心中一顫,這明顯是栽贓嫁禍,自己老老實實來做賬房先生,居然被誣陷成了賊,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就才對管家說道:“我沒有拿夜明珠,你要是不信的話,可以任意搜尋,如果能在我家或者在賬房之內搜出夜明珠的話,隨便你怎么處置!”
此話一出,管家讓下一人在賬房之內搜尋,劉秀才自以為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沒有絲毫懼怕之色,可是沒想到其中一個下人對管家說道:“趙管家,找到了,在這里!”
劉秀才轉身看去,只見一個下人拿著個木盒子打開一看,里面果真有一顆夜明珠,此時的劉秀才百口莫辯,管家指著劉秀才的鼻子說道:“好,你個劉秀才,我們家老爺好心讓你來做賬房先生,并且還給你一個月一兩銀子作為工錢,你居然如此不識好歹,竟敢偷竊!”
說完之后,管家讓下人把劉秀才狠狠地打了一頓,劉秀才被打得連連求饒,打了一會兒之后,管家示意下人停手,他站在劉秀才面前,對劉秀才說道:“你可知道這夜明珠價值連城,如果把你送交官府的話,估計會被判個充軍流放,不過我們家老爺慈悲,若是你答應我們家老爺一個條件的話,我們家老爺非但不送你去見官,而且還給你一百兩銀子!”
此時的劉秀才,這才知道是著了李世康的道了,但是事已至此,劉秀才已經算是騎虎難下,他擦了擦嘴角的血跡,對管家說道:“說吧,你們家老爺究竟讓我答應什么事情?”
管家微微一笑,對劉秀才說道:“我們家老爺的獨生愛子今年剛滿十歲,我們家老爺準備給他娶妻,看了你女兒劉秀蘭的生辰八字之后,覺得甚為合適,只要你能答應將女兒嫁給我們家少爺,你和我們家老爺就是親家,區區一個夜明珠而已,我家老爺自然是不會放在心上的!”
劉秀才一聽,頓時驚得張大了嘴巴,城中所有的人都知道,李世康的兒子是個傻子,如果將女兒嫁給李世康的兒子,那無疑是把女兒推入了火坑!
就在劉秀才沉思的時候,管家對劉秀才說道我已經派人去你家通知你女兒了,如果你們父女倆不答應的話,那我只好把你送交官府了!
不久之后,劉秀才的女兒劉秀蘭來到了李府之中,聽聞此事之后,劉秀蘭姍然淚下,他抱怨父親說道:“早就說過,天上沒有掉餡餅的事情,你非不聽,現在好了,被人誣陷成了小偷,讓我可怎么辦呀?”
劉秀才聽到女兒這么說,也是內疚不已,他讓女兒千萬不要嫁給那傻子為妻,自己就算是被斬首示眾也在所不惜!
可是雖說劉秀蘭抱怨父親,但是那畢竟是自己的親生父親呀,他怎么也不可能看著管家把父親送到官府,于是他對管家說道:“只要你放了我的父親,我就答應,嫁給你們家少爺!”
管家聽了以后哈哈大笑了起來,對劉秀蘭說道:“還是劉姑娘識大體,這樣吧,我們家老爺的意思是,讓你們二人盡快成親,我看今天晚上正合適,只要你和我們家少爺拜堂成親了,我就放了你父親!”
就這樣,劉秀蘭在當天跟李世康的傻兒子拜堂成親了!
劉秀蘭的時候,他坐在床頭,一想到自己將要和這傻子共度余生,就覺得十分傷心,于是嗚嗚地哭了起來!
十歲的元寶雖然心智不全,但是看到劉秀蘭哭了,連忙跑過來,好奇的問道:“你怎么了?為什么要哭呢?”
劉秀蘭知道元寶是個心智不全的傻子,于是并不理會元寶,只是一個勁的哭泣,就這樣過了一夜!
第二天一大早,劉秀蘭早早的起來給李世康和夫人敬茶,他一改昨日的不情愿,非常大方得體的拜見了公婆,李世康看著劉秀蘭這個樣子,以為她想通了,于是非常高興,他吩咐管家立刻放了劉秀才!
劉秀蘭看著父親重獲自由,心中暗暗地舒了一口氣,不過他還是留在了李世康的府中!
由于劉秀蘭十分擅長廚藝,其實擅長煲湯,公公李世康自從喝了劉秀蘭煲的湯之后,便欲罷不能,每日都希望能喝到此湯!
劉秀蘭看到公公喜歡喝,于是樂此不疲的每日為公公煲湯!
就這樣,過了小半年,在這半年里,劉秀蘭對待府中的下人極好,公公婆婆也非常喜歡劉秀蘭,不是近段時間公公婆婆不知因何原因生氣了病,劉秀蘭為公公婆婆請了很多的大夫,可是卻無濟于事,一年之后,公公婆婆相繼離世!
此時對于李府的下人來說,并沒有什么,畢竟李世康和夫人都已經病了這么久了,去世也并沒有什么感到奇怪的!
劉秀蘭在公公婆婆去世之后,把他們的葬禮辦得風風光光的,當地的人們都感慨,李家娶了一個好兒媳婦!
就在劉秀蘭把公公婆婆安葬之后,他把父親劉秀才接到了李府之中居住,晚上的時候,劉秀蘭和父親聊天,他對父親說道:“當初那李世康執意讓我嫁給他兒子沖喜,可惜呀,聰明反被聰明誤,他喜歡喝我煲的湯,我就在他喝的湯中下了慢性毒藥,現在他們夫婦二人已經去世,這諾大的家產都歸我們父女二人了!”
劉秀才聽了以后,嘆了口氣,對劉秀蘭說道:“唉,所以說害人之心不可有,但是那李世康實在是欺人太甚,他能夠得到如此下場,也算是他的報應了!”
從此以后,劉秀蘭成為了李府的當家主母,對待元寶還是像以前一樣好,可是元寶心智不全,卻貪玩成性!
這一日,元寶趁著下人不注意跑出了府,可是沒想到,等到府中下人找到元寶的時候,卻發現他已經淹死在了城外的河里,劉秀蘭看到元寶的尸體之后,感慨萬千,不過人死不能復生,他還是把元寶給妥善安葬了!
再到后來,劉秀蘭遇到了自己喜歡的男子,后來上門女婿,成親之后,劉秀蘭生了三個兒子,兩個女兒,可謂是幸福無比!
好了,本期的故事,我們到這就講完了,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哦!感謝您的觀看,如果想看更多的民間故事,歡迎關注——月汐醬
聲明:本故事為虛構傳奇小故事,多來自于坊間奇聞、傳說、志怪小說、戲曲、傳奇等,作者本意是為了傳承中國民間文化,切勿相信真實性,也不要封建迷信!
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作者刪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