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先秦神話故事入手,探討人類起源的真相,教科書可能教錯了嗎
題:從先秦神話故事入手,探討人類起源的真相!教科書可能教錯了嗎?
文/姜子說書
“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可謂是家喻戶曉,因為教科書告訴我們,褒姒是一個沒落的小國家的棄嬰,身份卑微,周幽王卻為了博美人一笑,不幸戲弄諸侯,以至于亡國。
然而事實上,周幽王讓人點燃的烽火,壓根就達不到戲弄諸侯的目的,而褒姒也不是什么籍籍無名的小人物。
姜子想問大家一個問題:褒姒姓什么呢?名字又是什么呢?
可能大家想象不到,褒姒居然姓姒,而姒乃是夏朝皇帝的姓氏,褒國則是夏朝王子的封地,換句話說,周幽王娶褒姒,屬于強強聯合的聯姻,褒國“禮婦人稱國及姓”,可知褒姒的出身,相當高貴。
更有意思的是,褒國是一個婦女執掌國事的母系氏族。哪怕是周朝,國君也和褒國一樣,惟母親、祖母之命是從,很多西周金文中多處“王姒”“王姜”的稱呼法,也就是說,周朝前期,其實也是女王掌權。
教科書中“武王伐紂”之事似乎已成定論,然而,在《史記.周本紀》中,武王自稱太子發,《師旦銘》等西周銘文更是隨處可見“王姒”“周王大姒”等字眼,可知出身于夏王室姒姓的姬發的母親大姒,才是當時真正的掌權者。
無獨有偶,周朝的《大誥》《康誥》《洛誥》中,到處都是大姒以孀(未亡人)的口吻發言的句式。可見,夏商周的前期,都是女王掌權,甚至于到了秦朝時期,秦始皇既不姓秦也不姓贏,而是跟著母親趙姬姓趙,叫趙政。
再問大家一個問題:華夏族的說法始于何時呢?原來,東周的春秋時期,周王室自稱“夏”,以“諸夏”為分享周室禮儀與榮譽之諸國。
以上種種,直接或間接地論證了一個事實:周朝是夏朝的延續,上古八大姓其中的姜、姒,想是都出自炎帝神農氏一族。
說到上古大姓,姜子覺得應該補上兩個女字旁的姓氏,即媧與好。姜子認為,女媧即女王,而商朝的婦好,其中“婦”即“女主人”、“女王”之意,“子”是商朝進入父系氏族之后所用之姓氏,而“好”才是商朝前期的王室姓氏。
沒錯,姜子懷疑,夏和商是同一時期存在的王朝,期間經歷了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的轉化,也許前期還沒有成立王朝,但夏商這兩個部落的存在,說不定長達一萬兩千年之久,夏為炎帝、神農氏一族,商為伏羲、女媧、黃帝一族。
很多專家認為,商契是帝嚳之子,與夏禹同期,帝嚳即帝俊。姜子則認為,商契確實有可能與夏禹同期,但是,帝嚳、帝俊并非是同一個人,帝俊一族絕對不可能是黃帝的子孫后代,而應當是炎帝的后代,因為帝俊姓姜,這一點《山海經》寫得很清楚呀。
姜子認為,周朝雖然是夏朝的延續,但是,周朝其實更是夏商兩大族民族大融合的結果,因為以大部分史料考據的結果來說,黃帝似乎更加偏向伏羲、女媧一支(姬姓),而非炎帝、神農一支(姜姓、姒姓),你看,周朝女王是姜姓、姒姓,周朝王氏男子則姓姬。
有些學者表示,“羌”和“姜”是商朝后期才出現的字眼,代表俘虜,男羌女姜,羌代表羌族的族群名稱,姜代表羌族姓氏。
姜子則認為,夏禹可能就是亞當,九鼎可能就是諾亞方舟,華夏族可能就是西方神話里的牛頭神,也可以說是羊頭神,這才是羌族族名與姓氏的真正來源。因為,神話未必不是歷史,炎帝和蚩尤頭上的角也不是憑空出現的。
畢竟,姜子在之前的文章中說過,夏朝和商朝的前期帝王,很可能是半神一族。夏王生前稱后,死后稱帝,商王稱帝,而周王只敢稱天子。
說完了上古大姓,我們再來說說重瞳之人。姜子懷疑,女媧伏羲一族,很可能就是《死海古卷》里的莉莉絲一脈,這個族群的特征,很可能是重瞳。
與其說重瞳是一個眼睛里面有兩顆眼珠,不如說,這些人就是三星堆出土的人物形象,眼睛是凸出來的,豎眼,即《萊塞塔檔案》里的爬蟲族,女媧也許不是蛇身,而是上一批文明,恐龍人。蛇與恐龍,都是爬蟲族。
《劉子》曰:“顓項駢哥,堯眉八采,舜目重瞳,禹耳三漏,湯臂二肘,文王四乳,武王餅齒,孔子返宇,顏回重瞳,皋陶烏喙,若此之類皆圣賢,受天殊相而生者也。”
可見,這些人未必是長得奇怪,也許人家就是半神。再說重瞳之人,還包括了倉頡、虞舜、重耳、項羽等人。
《尸子》曰:“舜兩眸子,是謂重瞳。”《史記·五帝本紀》曰:“虞舜者,名曰重華” 。《荀子·非相》曰:“禹跳,湯偏,堯舜參牟子。”
反正虞舜肯定是重瞳,他因此也叫重華。虞舜是姚姓,一作媯姓,是軒轅黃帝八世孫。唐堯是祁姓,名放勛,據說是帝嚳之子。
至于唐堯是不是重瞳,就難說了。畢竟,炎黃相爭、夏商相爭,根據《竹書紀年》記載,堯舜也是相爭的關系,不屬于一個族群的概率比較大。
商朝的人有幾個特點,極度精通天文和數字,你看商朝的皇帝,都是以天干地支命名的是不是?這和蘇美爾文明、瑪雅文字各種都很神似。
商人擅于經商,似乎與重農抑商的華夏族也不同,而“三星堆”文明就很像是經商民族,“三星堆”那里聚集了世界所有族群的寶物。
行文至此,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雖然是炎黃子孫,但是,炎黃子孫好像并不等于華夏族呀!孔子以周禮為天下禮儀典范,似乎后人口中的華夏族也是自周人算起,這也難怪半神一族的商人自稱原住民了,恐龍并沒有滅絕呀!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史記.周本紀》、《師旦銘》、《大誥》、《康誥》、《洛誥》、《山海經》、《死海古卷》、《萊塞塔檔案》、《劉子》、《荀子·非相》、《尸子》、《史記·五帝本紀》、《竹書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