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家的故事|堅持努力是最強的天賦
01
堅持基本功練習的鋼琴之王
李斯特曾拜車爾尼為師,從那時開始他每次來回都要步行兩個多鐘頭去上課,他每天練習4-5小時,雖然他當時的鋼琴技巧已經十分嫻熟,但為了取得更的的成就他仍然從基本功練起,三度、六度、八度、指法練習、震音、是他每天必須的練習。
02
"彈漏了的屋頂"
貝多芬童年時,嚴厲的父親在要求他每天練習鋼琴和小提琴8個小時以上。即使在寒冬也不例外。貝多芬成名之后他仍像小學生一樣在頑強的學習,并努力地提高他的鋼琴演奏技巧。貝多芬的演奏如狂風暴雨,他的十指不停地運動,就發熱了,為了不停地練琴,放一盆涼水蘸手,地板上也灑滿了水,樓下發覺漏下來的水,大驚小怪的叫喊:“屋頂彈漏啦!
03
草房的琴聲
20世紀40年代初,當時重慶國立音樂院條件十分簡陋,學校的琴房設在山頂一座草房里,下雨就漏水,沒有電,僅靠桐油燈照明。但每天早晨起床鈴一響,琴房就傳出悠揚琴聲,這便是江定仙老師在練琴。
04
汗水換來的榮譽
傅聰七歲半接觸音樂,十歲拜蘇籍鋼琴家勃隆斯丹夫人為師開始正式學鋼琴。為了把失去的時間補回來,傅聰刻苦用功,每天練琴7、8個小時,在酷暑天氣,衣褲盡濕,也不休息。1953年傅聰作為唯一的中國選手參加在羅馬尼亞參加第四屆“世界青年聯歡節” 的鋼琴比賽,終于獲三等獎。
05
夏練三伏冬練九寒的鋼琴家
1961年是鮑蕙蕎鋼琴生涯十分重要的一年,她準備參加第二屆喬治·埃奈斯庫國際鋼琴比賽的國內選拔。從選拔到正式參賽只有半年多時間,要準備一共三輪的比賽曲目,對鮑蕙蕎來說實在是夠緊迫的。當時新年剛過,正是一年最寒冷的季節。她的琴房是間平房,每天要自己生火,練琴時常常忘了添煤,爐火滅了又得重來。夏季來臨,房子小又不透風,每天都是汗如雨下,渾身又長滿了痱子,鮑蕙蕎心中只有一個信念:一定要為國爭光。她最終獲得第二屆喬治·埃奈斯庫國際鋼琴比賽第五名。
堅持和努力,永遠是最有力量的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