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張煒短篇小說故事梗概及點評(三)
原標題:張煒短篇小說故事梗概及點評(三)
夜海
我記起第一次到海邊,是父親帶我去的,約在六七歲。對海感到畏懼。后帶著小女兒來到夜的海,想起一年前,一群人,其中有一個女孩,暈海,后來胖子喝醉了,說他自己很痛苦,就像大海中,與女孩的感覺是一樣的,摸著女孩。我為此勸說女兒,要適應一個人在海中的狀況。(一段特寫。)
懷念黑潭中的黑魚
家鄉原來有一個黑水潭,現在沒有了,造成了海邊的黑土。這里有一個傳說,說是一對老者在海邊,一天有一老者說要全家遷徙來,老人同意,第二天發現水潭里有了許多黑魚。后來有人想捕魚,老者被那人說動,出了一個點子,堵住潭底的水洞,但魚已經遷徙,再次托夢的時候,說老人背信棄義。老夫婦不久也就死了。我來到故鄉,再次尋找這傳說的影子。(散文體小說。)
頭發蓬亂的秘書
描寫村里來了一個中年人,想為家鄉作記錄,但大家都認不得他了。實際上,應該就是作者的自況。沒有什么情節,這種思想在作者的文章中多次表述過。
一個人的戰爭
呂義原來是跑腿的,為人送肉湯之類的,送到麻將場上去。敵人在樓上,總是下來打麻將,有一次,他在送肉湯時,順手拿了打麻將的人的手槍,逃到了地里,然后對準敵人的碉堡開槍。開始的時候,敵人還出動,但后來習慣了,區里的人,認為他是英雄。一直到戰爭勝利,他離開了單獨行動,村里的人聽說他成了英雄,都不以為然,因為他沒有殺過一個敵人。(諷刺了主人公的抗日,只起到騷擾的作用。完全是敘述體的,根本沒有什么刻劃,可見后來的文風。)
陽光
小時候,有一個女孩,很漂亮,我用車子拖著她,她帶著手風琴,后來我流浪,聽說她嫁了人,心里很是嫉妒。十幾年后,聽說她種葡萄園,見到她嫁的男人,相當的老,而她也變成了老太婆,知道了陽光把人烤得如此老。(有《你在高原》里的元素,憐香惜玉的哀惋情結。)
造船
秦皇時,老七是造船匠,來了一個老人,說只知道拓展邊疆,不知發展繁榮,不是一個好君主。秦皇怒,殺人,將老七也殺了,之后,秦皇沒有人為他造船了。(無聊的歷史故事。缺乏深度細節刻劃。)
趕走灰喜鵲
我16歲,到葡萄園為老梁轟喜鵲,每天八毛,他帶我抓特務,卻未遇。后帶槍去打喜鵲,我發現后,轟走所有的鳥兒,使他的陰謀不得逞。(提到了日后小說中一個重要的故事情節點:葡萄園。)
魚的故事
父親拉大網,回來全家吃魚,父吃玉米餅,后我夢見一條小美人魚說,他用繩子扣住人,人就無法下海了,父親將我的夢告訴了老大,但無人肯信,后出海時,五人跌入海中,無人生還。
割煙
父親曾在露天礦場上熬了十年,種煙。割煙收下來,起兒晚上來,為狗閹,又為豬閹,并要了工錢,用的就是割煙刀。后父親用刀傷了手,好久才恢復,后又找到了這把扔掉的刀,十年后,父親已經去世,母親帶刀進城,我收拾雜物,還看到這把刀(無情節,小品文。)
狐貍和酒
照兒釀酒聞名,其妻小其十幾歲,狐貍偷酒,照兒砸之,妻子犯癡病,后恢復,又一年春天,照兒不敢打狐,妻子再次發作,請來法師,裸其身,以針刺之,妻逃入林中,照兒以酒款待動物,卻無狐,妻后正常,叫酒撤回,之后不再釀酒,從此此酒失傳。
問母親
寧子生于六十年代,在海濱城市讀書,回家時,采煤礦地陷,母親說屋西為葡萄園,屋后有大李子樹,東邊是樹林,南邊是榆樹林子,中有狐,曾攜嬰入林喂孩復送回。又講了北面,目前林子都沒有了。(純粹是描寫。)
剝麻
羅貞三十歲,丈夫總是到東北跑生意,原來說有了彩電就不去了,但還是要走。她不解他為何如此。(一種寫意的心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