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色彩的調色方法與技巧教案大全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教案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色彩的調色方法與技巧教案篇一
色相配色的特點:可以獲得穩定的效果
類似色相配色:冷靜而穩重的感覺
補色與相反色相配色:強烈而鮮明的效果
a.相反色相、類似色調配色
b.相反色相、相反色調配色
c.非彩色和彩色
利用非彩色和彩色進行配色的方法。非彩色主要由白色、黑色以及過渡階段中的灰色構成,在與彩色搭配使用時,它們可以起到突出彩色的效果。通過搭配使用高亮度的彩色和白色以及亮灰色,可以得到明亮輕快的效果。而低亮度彩色和黑色以及暗灰色,可以得到黑暗沉重的效果。
b.同一或類似色相、相反色調配色
這種配色方案主要使用同一或類似色相的相反色調,可以在保持整齊、統一感的同時做到更好的局部突出效果。
這是以顏色的排列為主的配色方案,雨后漂亮的彩虹就是最典型的漸變配色實例。按照一定規律逐漸變化的顏色。會給人一種富有較強韻律的感覺。漸變可以分為色漸變和色調漸變。
通過向顏色與顏色之間插入一個分離色,可以得到強弱分明的配色效果。通常分離使用白色與黑色等非彩色。主要用于需要分辨開但顏色差異本身不太明顯的配色環境中,還可通過插入到兩個對比過于強烈的顏色之間來達到緩沖效果。
只使用一個顏色強調突出效果的配色方案,一般使用與整體顏色截然不同的特殊顏色實現這種效果。
我們生活的世界中無論何時何地,都充滿著各種不同的色彩。人們在接觸這些色彩的時候,常常都會以為色彩是獨立的':天空是藍色的、植物是綠色的、而花朵是紅色的。但色彩就像是音符一樣,唯有一個個的音符才能共同譜出美妙的樂章。色彩亦是,實際上沒有一個色彩是獨立存在的、也沒有哪一種顏色本身是好看的顏色或是不好看的顏色。相反地,只有當色彩成為一組顏色組成中的其中一個的時候,我們才會說這個顏色在這里是協調或是不協調,適合或不適合。
在《淺談色彩學:人性化的hsb色彩空間》中我們介紹過色彩是由三種「色相」、「明度」以及「彩度」三種屬性所組成,而我們知道其中的「色相」是人在最早認識色彩的時候所理解到的屬性,也就是所謂色彩的名稱,例如紅色、黃色、藍色……等等,以下為由最常見的12色相環:在色相環的組成中,相隔180 度的色彩我們稱之為互補色:紅與綠互補,黃與紫互補而藍色與橙色互補。由于互補色有強烈的分離性,所以使用互補色的配色設計,可以有效加強整體配色的對比度、拉開距離感,而且能表現出特殊的視覺對比與平衡效果,使用得好能讓作品令人感覺活潑、充滿生命力的感覺 當然如果將色彩的條件稍微放寬一點,比如說180 度互補色的臨近色系也搭入配色考慮的話,可以形成的色彩配色就更寬廣、更豐富了。
由于互補色彩之間的對比相當強烈,因此想要適當地運用互補色,必須特別慎重考慮色彩彼此間的比例問題。因此當使用互補色配色時,必須利用大面積的一種顏色與另一個面積較小的互補色來達到平衡。如果兩種色彩所占的比例相同,那么對比會顯得過于強烈。比如說紅與綠如果再畫面上占有同樣面積的時候,就容易讓人頭暈目眩。可以選擇其中之一的顏色為大面積,構成主調色,而另一顏色為小面積作為對比色。經驗上會以3:7 甚至2:8 的比例分配原則。
日本設計師まりっぺ曾經針對色彩的配色提出比例原則75%、25%與5% 的配色比例方式,其中的底色為大面積使用的底色,而主色與強調色則是可以利用互補色的特性,來講主色以及強調色皆襯托出來。
而如果使用三色配色的方式不敷使用,まりっぺ也認為必須從現有的色彩分配中做切割的動作,以避免影響整體配色比例。
世界上有無限多種色彩、色彩的配色方法亦有無限多種。這邊所使用的只是眾多配色技巧的其中一種,有興趣的朋友不仿日常生活中多注意一些設計作品的色彩配色、抑或是參考colourlovers、kuler等色彩相關網站,說不定能發現更多不同的色彩配色方法。
s("content_relate");【色彩的調色方法】相關文章:
1.
色彩基本調色方法
2.關于色彩的調色方法
3.色彩調色技巧方法
4.色彩調色方法分享
5.色彩調色方法大全
6.色彩的調色方法及色彩使用基礎
7.國畫的色彩與調色方法
8.國畫的色彩及調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