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叫停違規招收“借讀生” 各高中簽訂
這幾天桂林市正在進行普通高中報名錄取工作。一些家長發現,往年通過借讀這一方式讓孩子上示范性高中的路子,今年走不通了。而這源于自治區教育廳等5部門今年聯合下發的一條禁令:嚴禁在擇校生外以借讀生、自費生、復讀生等名義高收費招收學生。而桂林市各市屬普通高中在招生前也簽訂了相關承諾書和責任書。
記者了解到,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普通高中學籍管理實施辦法》,父母從事野外或流動性工作、支援邊疆、服現役等特殊情況的學生,可以申請到學籍注冊學校所在地以外的學校臨時學習。但往年在桂林市各校借讀的學生,幾乎全都不符合規定,他們之所以想盡辦法借讀,是為了達到擇校的目的,這讓借讀變了味。
今年不能靠借讀擇校了
市民石先生的女兒今年參加中考時生了病,發揮有些失常,總成績為三等。
因為覺得示范性高中擁有更好的教育質量和學習環境,石先生想讓女兒讀示范性高中。但他對比了去年桂林市3所示范性高中的指導性計劃最低錄取線,感覺女兒的成績還有點差距。
石先生此前聽說,往年有人通過借讀的方式讓未能錄取的學生去示范性高中里就讀。具體做法是,先通過普通高中招生錄取獲得某所普通高中的學籍,經該校同意后,將學籍“掛”在該校,最后找到愿意接收的學校,進校借讀。雖然這樣一來,“掛”有學生學籍的學校要正常收學費,而借讀學校又要收借讀費,但仍有很多家長愿意通過這樣的途徑,把孩子送進所希望的高中就讀。隨著各校對借讀生名額的控制更加嚴格,近年來借讀費噌噌上漲,有的高中三年超過10萬元。
于是,石先生開始找學校想辦法,但他得到的答案是,今年教育主管部門下文,桂林市普通高中以借讀生等名義高收費招收學生的行為被叫停。
除了石先生,不少想讓孩子借讀的家長也碰了壁。記者了解到,這來源于今年6月20日自治區教育廳等5部門聯合下發的《關于印發〈2014年規范教育收費治理教育亂收費工作的實施意見〉的通知》。該文件對加強普通高中招生及收費行為監管作了明確規定:嚴禁在擇校生外以借讀生、自費生、復讀生等名義高收費招收學生。
違規借讀存在諸多問題
對于這條禁令,記者采訪了桂林市教育部門。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普通高中學籍管理實施辦法》,有些學生是可以借讀的,但要求十分嚴格。符合規定的借讀生是指因父母從事野外或流動性工作、支援邊疆、服現役等特殊情況,須到學籍注冊學校所在地以外的其他地區學校臨時學習的普通高中學生。
但以往,桂林市的借讀生幾乎全在本市普通高中(包括非示范性和示范性)之間流動,且未經教育行政部門審批,這違背了《廣西壯族自治區普通高中學籍管理實施辦法》。
此外,桂林市普通高中學生違規借讀現象存在諸多問題。例如,有的借讀學生無視學校管理規定,不按照要求到錄取學校注冊,因此造成學籍被取消;而借入學校也疏于管理,對借讀學生的學籍問題不予過問,直至高考前才發現,以致學生無法取得畢業資格并參加當年普通高考。
與此同時,這樣的違規借讀也不符合廣西2012年開始實施的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相關要求。作為高中課改重要內容之一,要求學籍注冊學校將學生在校期間的綜合素質評價和學業水平作為學生畢業資格認定和修業證明發放的依據。若學生在其它學校借讀,學籍注冊學校就無法根據《廣西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施方案》要求為外出借讀學生提供真實的綜合素質評價結果,也無法為其進行畢業資格認定,借讀學生就因此拿不到高中畢業證明,并最終影響高考錄取和出境留學。
該負責人表示,另外,由于各學校在借讀生管理上的權責不明晰,實際中也存在借讀生教學質量、安全責任以及法律糾紛等方面的風險和隱患。
記者就此采訪了幾所非示范性普通高中的校長。校長們都認為,這類借讀本身就是弊大于利。
市第十九中學和第八中學的相關負責人都認為,有的學校接收借讀生過多,大班額現象突出,不利于教育教學和學校管理,教學質量也難以保證,特別是對一些學習成績較差的借讀生管理不夠;反觀將學生“借出”的學校,由于流失的借讀生多數在本校成績較好,這會挫傷部分教師的積極性。此外,從家庭方面看,借讀生在兩個學校交費,造成家庭經濟負擔過重。而一些借讀生,即使進入了示范性高中,成績也不見得有所提高,反而可能下降。
正規借讀需要哪些手續
違規借讀被叫停,這對需要又符合政策條件的借讀學生有影響嗎?
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市教育局堅決“叫停”的是違規招收借讀生。若學生確因父母從事野外或流動性工作、支援邊疆、服現役等特殊情況,須到學籍注冊學校所在地以外的其他地區學校臨時學習的,仍可以申請借讀。這類借讀生一般是外地區的學生到本地借讀。而目前,這類滿足特殊情況的借讀生,桂林市幾乎沒有。
該負責人介紹,根據相關規定,確符合政策需要借讀的,由學生及其監護人向學校提出借讀申請,經學籍注冊學校和借讀學校同意,并報主管縣(市、區)、市教育行政部門批準,準予借讀。從這一規定可以看出,各普通高中學校不能擅自接收借讀學生,接收符合條件的外地區學生借讀前,必須得到主管教育行政部門的批準,否則,都將視作違規行為。(記者支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