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改革的探索與嘗試:綜合素
摘要: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不應該把目光緊緊局限在學生的成績上,綜合素質評價應當有利于學生的主動發展,應該帶有很強的學術性而不是功利性。注重綜合性的評價,不僅起到了督促作用,更起到了激勵作用,有利于學生的自主發展。
關鍵詞:綜合素質;評價督促;激勵弊端;學科評價;即時評價;作業評價;互評自評;檔案袋評價;動態評價
對于每一位班主任來說,在每一學期的期末都要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評價。評價至少有兩個功能:一是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二是督促和鞭策學生學習。把學生的學習情況向本人、向家長和向班級或向外界進行公布,不公布就不能產生壓力而起到督促作用。這個功能有以下弊端:1.評價的方式單調,采用“分數”和“等級”,只限于容易量化的領域——知識和理解;2.評價缺乏實事求是,以老師好惡為標準;3.評價的標準單一,只關注學業成績,對思想品德關注不夠;4.評價的目的是“選拔”;5.評價的內容是結果。
人最重要的活動就是思維,我們應不輕易對人的思維作出評價,這是對人的尊重。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不應該把目光緊緊局限在學生的成績上,綜合素質評價應當有利于學生的主動發展,應該帶有很強的學術性而不是功利性。注重綜合性的評價,不僅起到了督促作用,更起到了激勵作用,有利于學生的自主發展。
鑒于以上的理解,我對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改革進行了以下探索與嘗試:
一、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功能不是“篩子”而是“泵”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功能是“泵”,就是使不同知識結構、層次水平的學生都能從原有的基礎上有一個提高,是整體行為,是幫助“揚高”,都能有更大的發展,都能適應社會、學會生存發展。
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標準多樣化
首先擴大了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外延。在原有的基礎上,我大膽啟用了“學科評語評價”“即時評語評價”“作業評語評價”。
學科評語評價——各科任教師結合各自學科教學為學生寫綜合評價。這一做法打破了班主任一人進行綜合評價的做法,真正把各學科教學都擺在了平等的地位,在這里沒有主科、副科之分,大科、小科之別。
即時評語評價——協同學校、學生會干部及其他教師抓住教育契機,隨時隨地地給學生恰當的評價。即時評語評價強調的是即時,抓住苗頭,隨機評價;強調的是對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細枝末節的關注,即對學生成長軌跡的關注。
作業評語評價——任課教師在學生作業或試卷上寫上“對話式評語”,能引導學生正確對待作業或考試、正確評價自己的學習成果。其指導性很強,有利于師生之間的交流,促進了師生感情的融洽,彌補了批改符號和量化成績的不足。
其次開展互評與自評。
“離開了學生主體性的發展,教育就失去了依托和生命力”。因此,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投入到各種活動之中,敢于質疑,大膽嘗試,樂于交流與評價。
再次開展檔案袋評價。
(一)什么是檔案袋評價
檔案袋最早起源于藝術家的作品集,藝術家們將自己的代表性作品收集在一起,其目的是反映自己作品的廣度和深度、自己的興趣和能力等。在檔案袋中匯集了依據特定的目的而收集的個人的相關材料,通過這些材料能看到一個人在某一領域或幾個領域所做的努力、取得的進步、個性風格、自我反思等。
(二)檔案袋評價的主要特點
1.檔案袋評價是教學與評價融為一體的評價方法。2.檔案袋評價是學生與教師共同合作完成的一種評價方法。3.檔案袋評價直接反映了學生當前的狀態和變化的歷程,成為向家長展示教學成果、教師與家長溝通以及家長了解子女的非常有效的方式。
(三)建立檔案袋和實施檔案袋評價的步驟
建立檔案袋的步驟:1.明確實施檔案袋法的目的和所要評價的教學目標。要選擇那些用傳統紙筆測驗無法評價的目標,如問題解決過程、論文的計劃、草稿和修改稿等。2.選擇檔案袋的內容,包括以什么標準來選擇材料、材料的數量、材料的形式等。3.設計確定檔案袋評價的方法和規則,包括評價的具體標準、評價的時間和次數。
要為實施檔案袋評價做必要的準備。一是要抽出必要的時間與學生就檔案袋評價的使用進行談話,使學生了解檔案袋的意義。二要將實施檔案袋評價的計劃告知其他教師和家長,取得他們的支持。
(四)檔案袋的組成
一個檔案袋通常包括這樣幾個部分:1.封面,包括本人的姓名、年級、學科領域等,還要有對自己這個階段的學習過程與進步的總結反思;2.目錄;3.檔案袋中的材料內容,對每份材料都要標明時間;4.對自己作品的反思,包括對個別作品的反思和對整個檔案袋的反思(在封面中體現),對個別作品的反思可涉及以下問題:(1) 我通過這個作業學到了什么;(2) 我哪些方面做得好;(3) 我為什么選擇這件作品;(4) 在這個作業中,我還要提高什么;(5) 我對我的表現感覺怎樣;(6) 還存在哪些方面的問題。
最后是動態評價。
動態評價有兩層含義,一是跨越多個時間點觀察評價學生的進步與改變情形,了解學生動態認知歷程與認知能力變化的特點和潛能。二是評價者與被評價者之間產生大量的互動,強調評價與教學結合,實施個體化的診斷評價與教學補救。這里介紹的是第二種含義的動態評價。
(一)動態評價的一般方法
動態評價通常采用預備—前測—干預促進—后測的程序。
動態評價通常提供三種分數,一是前測分數,二是后測分數,三是獲益分數,即用后測分數減去前測分數的差。前測分數是學生在沒有獲得任何幫助的情況下得到的分數,表現水平應該與在傳統智力測驗中的表現相同。后測分數體現學生接受了指導、干預之后最終獨立完成任務的表現水平。
(二) 動態評價的適用情況
傳統測驗只能測量到學生現有的發展水平,在傳統測驗中表現出相同智力水平的學生可能在最近發展區內表現很不同。讓學生在一定的幫助下完成某個任務,然后對其進行評價,可以對他們的能力傾向提供更有價值的信息。這樣的評價應該提供關于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的診斷性信息。對學習潛能的動態評價可以發揮以下幾個功能:1.預測教育能否成功;2.能夠幫助判斷某個特殊的教育安置的妥當性;3.幫助理解每個學生的特定強項和弱項;4.評價每個學生的可變性。
總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是一門藝術,只要我們用“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的理念,對學生進行恰如其分的評價,就能使每一位學生樹立信心,并在學校學習生活中展開無拘無束的交流與評價,并在評價過程中不斷成長。同時它又可以使我們廣大教師克服傳統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弊端,達到理想的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