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 - 四種教養
前段時間有一部很火的家庭倫理題材的電視劇《都挺好》在網絡上討論的話題度超級高,劇中人物的截圖表情包也是隨處可見。除了“花樣作死”的蘇大強之外,大家討論最熱烈的就是蘇家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問題,以及原生家庭對子女成年的影響。
《都挺好》這部劇可以說是中國家庭教育問題一個小小的縮影,我們每個人成長的家庭環境、所接受的家庭教育都會對我們的一生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就像英語里面有句話這么說的,“No how far we go, our are in us” 。
當然,我們現在是不可能重新再回去當一回小孩子了,現在我們自己做了父母,有了自己的孩子,那么在面對他們的時候,我們又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呢?爸媽對孩子的態度和不同的教育方式,又會對他們產生什么影響呢?
美國心理學家戴安娜·鮑姆林德( )根據父母對孩子的支持程度()、控制要求程度()的高低,提出了四種基本的教養方式( ),分別是權威型、專斷型、放縱型、忽視型。
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看看這四種教養方式各有什么特點,以及不同的教養方式會對孩子們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吧!
1、權威型
權威型爸媽對孩子是高要求、同時支持度也很高,很多爸媽其實都屬于這種類型,對孩子“高標準、嚴要求”,但是同時又能夠給予孩子充足的愛,尊重孩子個人的想法,和孩子平等交流溝通。
具體來說,權威型爸媽教養方式有下面這些特點:
成長在權威型教養理念的家庭環境中的孩子,在學習、性格、為人處世、心理健康等方面往往都會有比較優秀的表現。
孩子一方面能夠按照爸媽的嚴格要求來不斷追求進步,另一方面又不會感覺到過于“壓力山大”,因為他們有自己選擇的空間,并且能夠感覺到自己是被爸媽尊重和關愛的。
總體來說,權威型爸媽教養出來的孩子通常能對學習和人生有明確的目標,有很強的責任心和能力,成績優秀;性格上獨立自信,樂觀向上,有良好的自我認知和自尊心,可以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擁有較好的社交能力,與家人、朋友、工作伙伴愉快相處;心理狀況也會比較積極健康,能夠對自己的情緒有良好的管理和調節,未來出現焦慮、抑郁、自殺、犯罪、酗酒、吸毒等情況的概率也會比較低。
2、專斷型
與上面的權威型爸媽相同,專斷型的爸媽對孩子也有非常嚴格的要求,但是在支持度和關愛度上的表現就要差得多。專斷型的爸媽更像是“獨裁者”一樣,對孩子有著非常強烈的控制欲,掌控孩子所有的事情,不允許孩子違逆。
專斷型的教養方式為孩子營造了一種比較壓抑、封閉的成長環境。雖然孩子也會在爸媽嚴格的要求下在學校有較好的成績,但他們往往會在性格和與人交往中出現問題,并且會影響到生活和學習。
專斷型爸媽教養出的孩子在性格上很容易內向、不自信,缺乏獨立性、缺乏安全感,情緒也會比較敏感;在社交方面,他們往往也很難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因為爸媽在家里并沒有提供給孩子自我表達的機會,自尊心也會很脆弱,會很在意別人的眼光和看法,害怕他人不開心,畏手畏腳。專斷型爸媽教養出來的孩子出現焦慮、易怒、抑郁等心理問題的概率也是比較大的。
3、放縱型
和前兩種教養方式完全相反,放縱型的爸媽屬于“低要求、高支持”的類型,他們很少或者幾乎不為孩子制定規則和界限,孩子想怎么樣就怎么樣,盡可能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
在放縱型教養方式中成長出來的孩子,由于爸媽幾乎不對他們進行任何行為、禮貌上的約束,在社交方面很容易出現不禮貌或者冒犯他人的行為。
爸媽、家人對他們的溺愛和“有求必應”,也會使得孩子非常以自我為中心,不在乎別人的感受,很難和身邊的同學、朋友、伙伴等相處的好;他們也很難學會很好的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緒,容易出現易怒、暴躁、沖動等問題。
4、忽視型
最后一種忽視型的爸媽對孩子是“低要求、低支持”,可以說是完全放任不管地讓孩子“野蠻生長”,對孩子的學習沒有要求、也不關注孩子的情感,甚至對孩子可以說是表現的非常冷漠。除了基本物質滿足,忽視型的爸媽幾乎很少參與孩子的生活。更確切地說,忽視型的爸媽其實根本就沒有擔負教育引導孩子成長的責任。
在忽視型教養環境成長起來的孩子,學習和生活中都缺乏家人正確的引導,缺乏親情的溫暖,很容易形成冷漠、孤僻的性格,他們對很多事情都覺得無所謂、不在乎,情緒管理也非常的不穩定,一旦受到某些刺激他們很可能無法調控自己的情緒,嚴重的話還有可能會走向犯罪。
那么這四種教養方式,哪一種是屬于比較好的呢?
下面這張表格圖片是我從《 》這本書上拍下來的,總結了四種教養方式的不同結果。
大多數研究認為第一種權威型 的教養方式是最好的,因為權威型的爸媽很好的承擔了教育孩子的責任。這份責任中既包括為孩子制定一定的規則讓他更好地成長;同時也包括給予孩子充足的愛,讓孩子在一個充滿關愛的環境中成長。爸媽給孩子營造了一種平等、理解、尊重包容的環境,讓孩子和父母可以有效地交流溝通,一起共同成長。
而專斷型、放縱型、忽視型這三種教養方式都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問題,要么就是對孩子的要求過于嚴格并且沒有給到相應的支持,要么就是太過于放縱孩子,完全沒有讓孩子學會一些必要的規則。
當然,在現實生活中,教養方式并不是固定和單一的,通常父母對孩子都是兩種甚至多種教養方式的變換或者結合。并不能說哪一種教養方式就一定是完美無缺的,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爸媽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來“因材施教”才是最重要的。
比如有的孩子天生比較內斂敏感,條條框框的規定或者限制會讓他更加膽小,不愿意表達自我,這時如果采用權威型教養方式的爸媽就需要進行調整,少一些規則,多給孩子一些自由和大膽嘗試的機會。而有的孩子天生比較沖動,就需要爸媽稍微嚴厲一些,甚至是偶爾“專斷”一些,先讓孩子沉靜下來,再來培養他情緒調控的能力。
總之,不管爸媽自己更偏好于哪一種教育方式,在對孩子的控制/要求和支持/滿足這兩個方面都最好是盡可能做好一個平衡,不要一味地嚴格要求孩子,也不要一味地溺愛孩子,根據孩子的成長表現來適度的進行調整,為孩子營造平等尊重、包容理解的有愛的家庭環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