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讀過最有思想的高考作文是哪篇?
說到深度,我的腦海中時時回憶起當年看到的這篇高考滿分作文。我想,這篇作品的魅力在于它展現了一個意氣風發的青年卓見,引經據典,洋洋灑灑,有文采、有思辨、有條理,以小見大地給我們講了一個精彩的故事,啟迪著我們,“平庸”的生活依舊可以“不平庸”。能將高考前的所見融入高考作文當中,這份從容與灑脫,就算多年后的今天看到,仍然讓我激動不已。這不就是好的作品嗎?激勵人心、貼近生活、留下一個時代的印記……
拒絕平庸
不由得想起早上過來趕考時瞅見的一家小餐館,名為“風沙渡”。獨這三字,意境全出,那雜亂的店面也仿佛不嫌粗陋,而自有一種粗獷渺遠的豪情在胸中激蕩了。
只是一個招牌,卻可以讓這一家平凡的餐館從一干“某氏餐館”、“某某小吃”中脫穎而出,這就是超越了平庸的力量。
不由又想起一群人,他們也曾坐在這考場,也曾為了理想而奮斗,而他們現在,叫做“蟻族”;他們的住所,叫“蝸居”。當社會的風霜吹涼了熱血抹平了棱角,當學過的知識沒有用武之地丟棄在腦海盡頭,他們早忘卻了身為高學歷人才的驕傲,沉寂了,平庸了。最可悲的不是身居不足盈尺的斗室,也不是食不果腹衣不保暖,而是喪失了理想和追求,只剩下忍讓順從。沒有人生來就是任人踐踏的草芥螻蟻,但如果有一顆甘于平庸甘于卑賤的心,那唯一的歸宿就只是螻蟻。
要成為強者,必先有一顆強者之心;要俯瞰平庸的眾生,先必有一股“登臨意”。對,登臨,是辛棄疾“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的登臨,是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登臨。
是否有一顆強者之心,一顆超脫平庸的心,是平庸與出眾者的分水嶺。人只是會思想的葦草,最高貴的就是會思想。所以人的高貴來自靈魂,來自思想層面的高貴。有了一顆拒絕平庸的心,終有人會從你眼中的堅定,從你不俗的談吐與緊握的雙拳看出你的不凡。即使結果還是不盡如人意,即使會有“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詆毀,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塵”,仍會有“香如故”。
“蟻族”又如何?若心懷鴻鵠之志,俯視那有著優厚境況的燕雀,我堅信:終有一天,能“扶搖而上九萬里”,“朝游北海暮蒼梧”,攜長風,浩蕩而去。
相信“風沙渡”的主人不會是一個平庸的、世俗的商人吧?如果不是一個來自黃土高原的漢子,也必是腹藏詩書但不得不囿于世俗的文人。否則,怎會有如此豪情、如此透著古韻氣息的招牌?
我必去“風沙渡”。酒菜已不重要。小酌后,與老板相視而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拒絕平庸,世界有你而精彩。
拒絕平庸
當年的高考閱卷專家駱冬青是這樣評價這篇作文的:“以風沙渡作引,一種即興的慧解與內在的積淀交相激蕩,上升到思想層面的高貴,鼓舞起粗獷渺遠的豪情,使文章既有意識流式的自在順暢,又有哲思性的闊大視野和空靈想象。切己的感受,詩意的沉思,縈洄的暢想,在一種特殊的情境中集聚為奔放的才華。我認為這篇文章最大的優點,恰恰是現在高考作文中最缺少的,那就是要有自己,要有切己的感受,要關注生活。這樣才能寫得好,而現在太多的高考作文空話太多,雖然辭藻華麗,但假大空,沒有真性情的流露。這篇文章則從自己出發,又能任想象馳騁,還能收放自如,而且還始終圍繞風沙渡,這說明這位考生功底不錯,相當有悟性,而且在考場這么短暫的時問內激活了自己的語文積淀,從而在不到1000字的文章中境界全出。”
駱冬青教授
可以說,這篇文章段落分明,每一段都有一個精妙的架構,句式整飭,但又不流于表面,句句都有著對生活的體察與共情,所以它指涉的范圍集中而廣大,深中時代脈搏。深厚的文學積淀,精美的文學表達,豐富的生活體驗,是這篇文章的精彩之處。它還令我想起特魯多醫生的墓志銘:”偶爾治愈,常常幫助,總是安慰。“這篇文章中提到了不同的階層所面臨的困境,但又仿佛給出了一劑解藥,安慰到了拒絕平庸的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