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網友:說“人話”好么
原標題: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網友:說“人話”好么
高考就像“八仙過海”,每個學子都在各顯神通,有人數學拿滿分,有人三門選科高達290分,還有人在語文作文苦下功夫,拿到了滿分作文的成就。
在今年的高考,浙江的一名考生就成功寫出了一篇滿分的作文。原本這是一件光榮的事情,但在這篇作文曝光之后,卻招來了不少非議。
原因很簡單:正常人甚至很多老師都看不懂這篇作文的意思。
面對眾多網友的質疑,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陳建新教授稱:“它的每一句話都圍繞著個人的人生理想和家庭社會的期待之間的落差和錯位論說,文章從頭到尾邏輯嚴謹,說理到位,沒有多余的廢話,所有的引證也并非為了充門面或填充字數?!?/p>
盡管如此,但眾多網友還是不認可,一篇讓人看不懂的作文,居然能拿滿分,這是什么道理?從民國開始,不少文學大家就致力于大白話的推廣,而如今一篇高考作文,卻讓不少學生產生疑慮:難道大白話現在太普遍,不如其他的話語受歡迎?
在這件事爭議的背后,是我們對于文章根本意義的探討。
不要讓文字失去意義
對于這篇滿分作文,其實我是不認可的,原因無他:一篇文章如果讀者都看不懂的話,文字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
人類創造文字,就是為了能更加清楚的理解事物。
誠然,我很敬佩寫出這篇作文的學生,從該篇作文可以看出,如果沒有經過大量的閱讀、理解,是很難寫出這樣的作文的。由此可以說明這個學生對于學習的認真和寫作的文采極好,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但這篇作文拿到了滿分,卻是我不認可的。很簡單,文中的兩個弊端足以將其打落“神壇”。
01過度引用名言
有看過這篇作文的人會發現,這短短的一篇作文,引用了不下十句名言,其中不少都是極其復雜深奧的,盡管每一句名言的位置和意思都極其準確,但因為太過深奧,近90%的讀者都不能看懂。
不少網友看過這篇作文后的第一反應就是“呼吸困難”、“堵得慌,我居然能堅持看完?”更有網友評論道:“整篇作文就沒一句“人話”。”
當文章背離了“給讀者觀看”的原則,這篇文章也就失去了意義。
02出現大量生僻字
我們要明白:不是所有的讀者都有著教授級別的水平,比如阿柒。對于生僻字這類東西,幾乎就是無緣的。這篇作文給人的第一讀感是難受,第二讀感是很難受,第三讀感是極其難受。且文章不是論文,沒有人會特意去查詢文中生僻字的意思,這樣下來,就會造成讀者厭煩的現象。
對于這兩個致命點,該作文第一個閱卷老師給出的39分,其實是很合理的,而對于后面兩個老師給出的滿分,我只能說操作看不懂。
03忽略文字本身的意義
很多人都以為文章是越深奧越好,但事實上,文章其最根本的意義,就是給眾多讀者觀看的,而讀者大多都是平常人,不可能去把深奧的文字一點一滴解析出來,一篇好的文章,不用過度深奧的語句,就能給讀者一種舒適的體驗,讓人體會到其中的含義,但在這篇文章中,沒有絲毫好文的特征。與其說這是一篇好作文,倒不如說是寫作學生的思維巧妙,成功取悅了閱卷老師。
當一篇文章失去了它賴以生存的讀者基礎時,也就失去了文章的根本意義,更談不上好文一說。
跟風,成了“禍害”
對于不認可這篇作文取得滿分,其實還有一個原因:怕明年的學生跟風。
眾所周知,每年出現高分的高考作文,都會被老師或者機構當成案例去講解,這種做法的好處在于能讓學生快速領悟到別人作文的特點,從而寫出類似的文章。
如果是被當作案例的是一篇優秀且易懂的作文,那么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但如果這篇文章成了案例,我無法想象明年高考作文的畫風是怎樣的?
當一個人成功的時候,會有無數的人去模仿他的路線,這是人之本性。
而這篇作文,里面包含太多深奧的東西,可以說99%的學生都模仿不來,但他們又渴望于在作文取得高分,于是選擇了強行模仿。
于是明年高考作文的畫風估計是這樣的:文章中充斥著大量的名言,可是其意思又與作文不相符合,還有生僻字,恐怕寫作文的學生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東湊一點,西拼一些,結果作文不倫不類,讓人無法直視。
為什么對浙江考生的這篇作文得滿分不認可,我想更怕的是開了一個壞頭,讓無數學生跟風。
對于這篇作文,單從那個學生來看,我很是欣賞,但從無數學生的角度來看,我卻是不認可的。
不是所有的高深,都能當才華看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白話文成了主流,但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只要文章寫得夠深奧,自己看不懂的文章,就一定是好的文章。
但事實證明,不是所有的高深,都能當才華看,文中的所說的滿分作文,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一味追求華麗的辭藻,卻忽視了文字的意義,這樣的文章早就失去了靈魂。
中國幾代文豪,為何嘔心瀝血推廣白話文,不就是希望文章能讓更多人看到,讓更多讀者讀懂文章?但現在卻是一篇讓人看不懂的作文,奪得了滿分,這不禁讓人深表疑惑。
在這件事中,錯的不是寫作文的學生,而是某些把這篇文章抬到不屬于它的高度的人。
想起前幾天在網上看到的一篇文章,短短三千多字,卻讓人看到其內涵的蘊意,感受到不一樣的體會,我想這才是真正的好文。
在這個時代,有太多人只注重華麗的外表,卻忽略了真實的內在,這是錯誤的,求實求真,才是我們應當追求的,寫文章是如此,做人也是如此。
別讓故作高深的虛假,成為衡量的標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