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武漢市中考英語備考建議
通過對去年武漢市中考的英語考試試卷分析,我們不難發現,目前學生取得高分的最大角逐板塊是:完形填空、閱讀理解、首字母填詞、書面表達。而這四個板塊實際上是對文段的閱讀理解能力及語言的生成能力的考查,一句話,現在的英語考試專注于能力的考查。那么怎樣才能在以上提及的幾個方面得到能力的提高呢?經過中考前的組織復習及參與中考閱卷,本人認為以下幾個方面值得師生關注:
一詞匯的分析、比較、擴充。
詞匯的分析比較首先表現在單選的后10 題及完形填空,尤其是考動詞、代詞、名詞時,同義詞和近義詞的比較顯得多一些。在閱讀中也有不少要通過單詞或詞組的辨析才能達到對短文的全面的理解。
另外,關于詞匯的擴充也要提上議事日程。除了中考詞匯表中的詞匯以外,老師要有意識的增加一定的詞匯;此次中考教科院下發了大綱單詞表,但有些所考的詞義也超過了表中例舉的詞的常用意義。這些超越的詞匯無不影響學生對短文的理解。現列舉幾個以資佐證:
閱讀 A篇 uneasy thoughtless attitude (沒注中文)
B篇 heating furniture (題干中出現)
C篇 spoil be to easy (閑適的) every now and then
填詞篇 imagine (猜想) suggest (勸說) go around with 與混在一起
以上單詞并沒有給出中文意思。
英語是生活的工具,它來自于生活,反映生活,所以可以說英語學習既有大綱又沒有大綱 ,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接受能力,我可以也必須設置階段性的大綱以配合學生的認知過程。但是生活細節無大綱,反映生活的英語,不能完全被大綱束縛手腳 ,根據生活實踐的要求適度的擴充詞匯是有必要的
從母語的角度看,大量而準確地掌握詞匯是人們獲得成就的一個最普遍的要素,詞匯量反映著一個人的智力水平。詞匯是思維的工具,是思維的關鍵,是別人了解你以及你了解別人的窗口。用詞得當使人成功,用詞失當使人失敗。因此用發展的眼光看,適度的擴充詞匯也是有必要的
那么如何去做到這一點呢?本人認為可以先將詞匯大體分三種,然后再做考量,即,
結構性詞匯(幫助生成語言的詞匯)、填充性詞匯(可以用一類進行替換的詞匯)、與主體相關的詞匯等。
結構性詞匯必須精講、操練、舉例充分、造句得當、擴充要適度;填充性詞匯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高低作較大幅度的擴展;與主體相關的詞匯運用圖式理論或brainstorm(頭腦風暴)的方式擴展。
另外,詞匯的分析、比較、擴充的階段性也要把握好:
1 在授新中分析、比較、擴充詞匯。
由于考試的存在,老師們普遍存在著重考試輕授課的心理,在授新的過程中只進行粗線條的重復與操練而不注重詞的分析、比較與擴充。本人認為,授新(包括公開課的展示)都是值得我們去重視和關注的,不能僅僅為了考試去放棄對授新的重視。我們指導學生過考試關就好比是給病人打點滴治病,授新好比是點滴里的生理鹽水,而考試就好比是點滴里的藥劑,沒有生理鹽水只有藥劑的點滴事會讓病人受不了的,當然只有生理鹽水沒有藥劑的點滴也是治不了病的。授新是我們分析、比較、擴充詞匯的前哨,特別是對結構性詞匯的比較分析我們必須在授新階段講精講透。一般來說,動詞、介詞、連詞等等應屬于此類詞的范圍、
2 在練習和考卷中分析、比較、擴充詞匯。
練習和考卷中分析、比較、擴充詞匯是最直接和最能被學生注意的,因為它關乎學生的分數高低,老師要充分運用學生的這種心理,當然由于練習和考試的詞匯分析有歸類和綜合的特點,學生也能充分的理解和接受。所以在練習或考試中對詞匯進行分析、比較和擴充是最有效的。
當然,詞匯的比較、分析與詞匯的擴展應該在中考前的授課熱身考試中有意識地貫穿,那是一個必要的、漸漸的過程,一口是吃不了大胖子的。
二 語法結構的分析與總結。
我們目前所教的go for it這套教材在語法的歸納上有很大的不系統性,盡管他的再版在回歸傳統的一些做法,但是該教材關于語法結構的處理較為零散的毛病是顯而易見的,因此老師務必要幫助學生整合教材的語法內容。這種整合包括階段性的分析與總結和終結性的分析與總結。對英語語法的分析、歸納與總結是讓學生系統了解英語句子結果的生成規律,從而使他們對英語的認識從知道是什么逐漸轉換成知道為什么。
三 注重對閱讀理解題干的分析、歸納與總結。
有一種現象,有時候學生在做閱讀的時候,文章能讀懂,但做題不是很順手,其原因是學生不能完全理解題干的含義。這就要求老師對題干作分析、歸納和總結,
閱讀理解的出題題干大致有如下幾個類型:
1) 細節題。
2) 推斷題。
3) 猜詞或猜詞組或猜句子。
4) 設標題。
關于設標題,本人總結出如下方法:
a) 結論及標題(頂題): 一段故事后又一個頂題,即通過一側故事要說明一個道理,而這個道理在文中已經有了說明,那么這個道理就是標題。
b) 細節即標題。 如果只有故事,其理寓于故事之中,即沒有頂題,那么我們就運用細節作標題。所謂的細節是指與故事有關的、出現頻率高的人或物。比如今年的中考題的閱讀理解C篇從種樹講到育人,不是一個完整的故事,講述有跳躍性,所以其標題是growing roots. Growing roots應該屬于這片文段的細節。
四 注重與學生生活貼近的閱讀題材的分析
中考的閱讀理解體的題材多與學生生活貼近,這些題材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孩子與孩子之間的關系。這方面主要揭示青少年之間的友誼。
2 孩子與成年人之間的關系。體現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愛。
3 工作或學習或做人的道理。
4 灰色幽默。
灰色幽默閱讀文段的出現是2007年出題的一個特點。元月份的調考以及六月份的中考的完型填空都有所涉獵。這種幽默故事具有西方文化的特點,對于中國學生來說,可能帶有那么一點非正面教育的嫌疑。
總之,中考閱讀理解的備考,在題材的選擇上我們不能偏離以上方向。不應過多涉獵與此方向無關的文段
五 注重書面表達
受英語學習就是口頭表達的觀念以及英語交際法的影響,老師們多存在著一種不敢觸及寫的心理。相反,本人認為,寫在中學階段已經表現出尤為重要。寫實際上能起到梳理和整理所要說的內容的作用。寫是為了更好地、更準確的說。
一般的說就像是拿梳子梳了一次頭,只整理出一個大概,但是如果經過寫的加工,那就像是拿篦子篦了一次,可謂準確、合理。所以,我們說,英語學習存在三境界:說說寫說寫說,而說--寫--說則是我學習英語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武漢市近幾年的書面表達基本上定位在給出中文提示,然后根據提示行文上。根據本人參與中考閱卷所得,以下幾個方面值得注意:1, 內容的完整。即, 要充分表達出中文提示的內容,既使你運用英語的能力超強,但內容不完整仍然是要扣分的。2 書寫的工整。由于閱卷時間短,書寫工整成為學生獲得高分的一個重要的指標。
通過對去年武漢市中考的英語考試試卷分析,我們不難發現,目前學生取得高分的最大角逐板塊是:完形填空、閱讀理解、首字母填詞、書面表達。而這四個板塊實際上是對文段的閱讀理解能力及語言的生成能力的考查,一句話,現在的英語考試專注于能力的考查。那么怎樣才能在以上提及的幾個方面得到能力的提高呢?經過中考前的組織復習及參與中考閱卷,本人認為以下幾個方面值得師生關注:
一詞匯的分析、比較、擴充。
詞匯的分析比較首先表現在單選的后10 題及完形填空,尤其是考動詞、代詞、名詞時,同義詞和近義詞的比較顯得多一些。在閱讀中也有不少要通過單詞或詞組的辨析才能達到對短文的全面的理解。
另外,關于詞匯的擴充也要提上議事日程。除了中考詞匯表中的詞匯以外,老師要有意識的增加一定的詞匯;此次中考教科院下發了大綱單詞表,但有些所考的詞義也超過了表中例舉的詞的常用意義。這些超越的詞匯無不影響學生對短文的理解。現列舉幾個以資佐證:
閱讀 A篇 uneasy thoughtless attitude (沒注中文)
B篇 heating furniture (題干中出現)
C篇 spoil be to easy (閑適的) every now and then
填詞篇 imagine (猜想) suggest (勸說) go around with 與混在一起
以上單詞并沒有給出中文意思。
英語是生活的工具,它來自于生活,反映生活,所以可以說英語學習既有大綱又沒有大綱 ,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接受能力,我可以也必須設置階段性的大綱以配合學生的認知過程。但是生活細節無大綱,反映生活的英語,不能完全被大綱束縛手腳 ,根據生活實踐的要求適度的擴充詞匯是有必要的
從母語的角度看,大量而準確地掌握詞匯是人們獲得成就的一個最普遍的要素,詞匯量反映著一個人的智力水平。詞匯是思維的工具,是思維的關鍵,是別人了解你以及你了解別人的窗口。用詞得當使人成功,用詞失當使人失敗。因此用發展的眼光看,適度的擴充詞匯也是有必要的
那么如何去做到這一點呢?本人認為可以先將詞匯大體分三種,然后再做考量,即,
結構性詞匯(幫助生成語言的詞匯)、填充性詞匯(可以用一類進行替換的詞匯)、與主體相關的詞匯等。
結構性詞匯必須精講、操練、舉例充分、造句得當、擴充要適度;填充性詞匯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高低作較大幅度的擴展;與主體相關的詞匯運用圖式理論或brainstorm(頭腦風暴)的方式擴展。
另外,詞匯的分析、比較、擴充的階段性也要把握好:
1 在授新中分析、比較、擴充詞匯。
由于考試的存在,老師們普遍存在著重考試輕授課的心理,在授新的過程中只進行粗線條的重復與操練而不注重詞的分析、比較與擴充。本人認為,授新(包括公開課的展示)都是值得我們去重視和關注的,不能僅僅為了考試去放棄對授新的重視。我們指導學生過考試關就好比是給病人打點滴治病,授新好比是點滴里的生理鹽水,而考試就好比是點滴里的藥劑,沒有生理鹽水只有藥劑的點滴事會讓病人受不了的,當然只有生理鹽水沒有藥劑的點滴也是治不了病的。授新是我們分析、比較、擴充詞匯的前哨,特別是對結構性詞匯的比較分析我們必須在授新階段講精講透。一般來說,動詞、介詞、連詞等等應屬于此類詞的范圍、
2 在練習和考卷中分析、比較、擴充詞匯。
練習和考卷中分析、比較、擴充詞匯是最直接和最能被學生注意的,因為它關乎學生的分數高低,老師要充分運用學生的這種心理,當然由于練習和考試的詞匯分析有歸類和綜合的特點,學生也能充分的理解和接受。所以在練習或考試中對詞匯進行分析、比較和擴充是最有效的。
當然,詞匯的比較、分析與詞匯的擴展應該在中考前的授課熱身考試中有意識地貫穿,那是一個必要的、漸漸的過程,一口是吃不了大胖子的。
二 語法結構的分析與總結。
我們目前所教的go for it這套教材在語法的歸納上有很大的不系統性,盡管他的再版在回歸傳統的一些做法,但是該教材關于語法結構的處理較為零散的毛病是顯而易見的,因此老師務必要幫助學生整合教材的語法內容。這種整合包括階段性的分析與總結和終結性的分析與總結。對英語語法的分析、歸納與總結是讓學生系統了解英語句子結果的生成規律,從而使他們對英語的認識從知道是什么逐漸轉換成知道為什么。
三 注重對閱讀理解題干的分析、歸納與總結。
有一種現象,有時候學生在做閱讀的時候,文章能讀懂,但做題不是很順手,其原因是學生不能完全理解題干的含義。這就要求老師對題干作分析、歸納和總結,
閱讀理解的出題題干大致有如下幾個類型:
1) 細節題。
2) 推斷題。
3) 猜詞或猜詞組或猜句子。
4) 設標題。
關于設標題,本人總結出如下方法:
a) 結論及標題(頂題): 一段故事后又一個頂題,即通過一側故事要說明一個道理,而這個道理在文中已經有了說明,那么這個道理就是標題。
b) 細節即標題。 如果只有故事,其理寓于故事之中,即沒有頂題,那么我們就運用細節作標題。所謂的細節是指與故事有關的、出現頻率高的人或物。比如今年的中考題的閱讀理解C篇從種樹講到育人,不是一個完整的故事,講述有跳躍性,所以其標題是growing roots. Growing roots應該屬于這片文段的細節。
四 注重與學生生活貼近的閱讀題材的分析
中考的閱讀理解體的題材多與學生生活貼近,這些題材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孩子與孩子之間的關系。這方面主要揭示青少年之間的友誼。
2 孩子與成年人之間的關系。體現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愛。
3 工作或學習或做人的道理。
4 灰色幽默。
灰色幽默閱讀文段的出現是2007年出題的一個特點。元月份的調考以及六月份的中考的完型填空都有所涉獵。這種幽默故事具有西方文化的特點,對于中國學生來說,可能帶有那么一點非正面教育的嫌疑。
總之,中考閱讀理解的備考,在題材的選擇上我們不能偏離以上方向。不應過多涉獵與此方向無關的文段
五 注重書面表達
受英語學習就是口頭表達的觀念以及英語交際法的影響,老師們多存在著一種不敢觸及寫的心理。相反,本人認為,寫在中學階段已經表現出尤為重要。寫實際上能起到梳理和整理所要說的內容的作用。寫是為了更好地、更準確的說。
一般的說就像是拿梳子梳了一次頭,只整理出一個大概,但是如果經過寫的加工,那就像是拿篦子篦了一次,可謂準確、合理。所以,我們說,英語學習存在三境界:說說寫說寫說,而說--寫--說則是我學習英語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武漢市近幾年的書面表達基本上定位在給出中文提示,然后根據提示行文上。根據本人參與中考閱卷所得,以下幾個方面值得注意:1, 內容的完整。即, 要充分表達出中文提示的內容,既使你運用英語的能力超強,但內容不完整仍然是要扣分的。2 書寫的工整。由于閱卷時間短,書寫工整成為學生獲得高分的一個重要的指標。